第17章 暗流涌动(1 / 2)

第17章暗流涌动(第1/2页)

东北最高军事委员会成立的电文,如同在沉寂已久的华夏政坛投下一枚惊雷,其声浪瞬间席卷大江南北。

然而,与高层算计截然不同的是,在民间,在报界,在无数忧心国事的知识分子心中,这道电文却宛若一道破晓的曙光。

“民主之风首吹关外,青年统帅开东北新局!”

——天津《大公报》以头版社论盛赞,称此举“打破父死子继、兵随将走的私兵旧习,首开军事民主化、决策透明化之先河,为古老华夏带来一丝现代政治的清新之气”。

“张汉钦巧设委员会,众元老归心,东北危局转安!”

——上海《申报》详细分析了委员会构成,认为张汉钦“以霹雳手段,行菩萨心肠”,既迅速整合了各方力量,避免了内乱,又以制度形式赋予了权力合法性,“其政治手腕之娴熟,视野之开阔,令人惊叹其年少而老成”。

“何以守华夏?曰民主,曰团结!观张少帅之举,方知答案!”

——北平的进步学者们在沙龙聚谈中纷纷击节叫好,将他与当下关内的混乱对比,称“东北已现新气象,国家统一之希望,或在于此”。

一时间,“张汉钦”三个字不再是“少帅”这个模糊的继承者符号,而是与“开明”、“进步”、“民主”、“智慧”等词汇紧密相连。

街头巷尾,酒馆茶肆,人们兴奋地议论着关外的这场变革,仿佛从中看到了一个崭新国家的模糊蓝图。

许多南下的东北籍学生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,奔走相告:“老家有希望了!汉钦少帅是真要做事的人!”

这滔天的声望,如同无形的羽翼,迅速加持在张汉钦身上,让他从一个可能被视作“侥幸继位”的军阀之子,一跃成为全国瞩目的政治新星,承载了无数人对于结束乱世、走向清明的期望。

而这巨大的声望,也化作了一股强大的势能,既为他接下来的行动提供了巨大的民意基础,也如同一面高耸的墙壁,将金陵方面“糖衣炮弹”中的“糖衣”无限放大——常南京若再想明目张胆地打压,就不得不先掂量一下这沸腾的民意。

然而,在这片盛赞与欢呼之下,真正的暗流愈发汹涌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金陵,黄埔路官邸。

“砰!”常南京罕见地失态,将茶杯顿在桌上,水渍浸湿了刚刚送来的电文。

他脸上不见喜怒,但微微抽动的眼角暴露了他内心的惊涛骇浪。

“娘希匹!这个张汉钦……他到底是谁教出来的?!”

他声音低沉,仿佛自言自语,“一套组合拳,打得滴水不漏!杨宇霆那个刺头,就这么被他装进了笼子里?”

身后的阴影里,戴雨农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上前一步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敬畏:“委座,我们可能都看走眼了。此子绝非纨绔。他深谙权力之道,借力打力,翻手为云覆手为雨。这套委员会制度,看似分权,实则是他名正言顺独揽大权的利器!其政治手腕之老辣,心机之深沉,堪称……少年枭雄。”

“少年枭雄?”常南京冷哼一声,手指重重敲在东北的位置上,“他这是要当东北王!一个团结的、有脑子的东北王,比十个张作霖还难缠!”

他猛地转身,眼中精光爆射:“不能让他这么顺风顺水!雨农,立刻去做两件事!”

最新小说: 锦鲤崽崽,捡个暴君当奶爸 开局阴阳宗,我靠炼丹成仙! 美人壶 黑神话:三国 分手后,宋小姐高嫁全球顶级财阀掌权人 我吞诸天 你另娶,我另嫁,高冷谢总疯什么? [圣黛]木石前盟 重生1958:从窝在深山打猎开始 钓走你的鱼,再掀了你鱼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