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1章 东方新地平线(2 / 2)

C2.牧师姓名:

“NA“

C3.每周聚会小时数(数字):

“0“

C4.是否同意教会财产在华登记华人名下?(是/否):

“是“

(他根本不在乎)

C5.是否曾海外传教?(国家-年份,无写NA):

“NA“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D.政治卷

D1.曾加入政党?(写党证号,无写NA):

“NA“

D2.对“中国主权覆盖东北”一句话表态(≤20词):

“支持法律与秩序,愿在遵守当地法律下工作生活。“(英文)

D3.是否放弃领事裁判权?(是/否):

“是“

(乔治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深意,但他知道必须选“是”)

D4.现受雇政府单位?(写部门,无写NA):

“NA“

D5.是否接受中国法庭裁决?(是/否):

“是“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E.附加卷

E1.是否同意20年土地使用权、身故归公?(是/否):

“是“

(有地种20年?这简直是天堂)

E2.是否接受中文技术考试方可续签/升职?(是/否):

“是“

E3.是否愿在五年内教会中国学徒≥10人?(是/否):

“是“

E4.紧急联系人:姓名-关系-地址:

“NONE“

E5.若政策调整需转变技术方向,是否配合?(是/否):

“是“

———裁切线———

申请人签名:

“GEORGEMILTON“

“LENNIESMALL“

日期:1930年03月08日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乔治仔细地将两人省吃俭用拍的白底照片贴在背面,照片上,乔治神情严肃,莱尼则努力挤出一个乖巧的笑容。

填完最后一个选项,乔治长长地舒了一口气,仿佛完成了一场艰难的考试。

他将表格仔细对折,紧紧攥在手里。

“乔治,”

莱尼小声问,眼里充满了希冀,

“填好了吗?我们能去那个有粘豆包的地方了吗?”

乔治看着莱尼单纯的脸,把表格捂在胸口,像是握住了通往新生活的船票。

“填好了,莱尼。祈祷吧。这是我们最后的机会了。”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审核是极其严苛的。

由北美各地的中国留学生组成的初审团队,秉持着“宁缺毋滥”的原则,用冰冷的标尺丈量着每一个希望:

第一关,是筛人的“鬼门关”,不是选“可怜人”,而是选“可用之人”。

表格必须像一把手术刀:一刀下去,同时割掉四种人——

1.技术平庸者

2.宗教/政治狂热者

3.家族势力庞大、可能形成“小美国”者

4.有潜在反客为主野心者

超过90%的表格在这一关就被无情淘汰,扔进角落的废纸箱,如同它们主人的美国梦一样破碎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第二关,技术背景调查:

通过初筛的5万份申请,被送往一个由基金会秘密聘请的第三方调查机构进行技术背景核实。

夸大其词、经历造假者被剔除。

这一关,又刷掉了一半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第三关,面试:

剩下的2.5万人获得了面试机会。

面试官由基金会专员和资深华裔工程师担任,考察的不仅是技术、性格,还有适应能力和家庭稳定性,更更重要的是对东北的潜在忠诚度,服从度和归属感。

又有一半人在紧张的面试中败下阵来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最终,仅有约1.2万个申请者及时其家庭(约4-5万人)进入了最后的体检与综合评审阶段。

他们将争夺那1万个宝贵的名额,成为“东方新地平线计划”的首批“技术归化民”。

这是一场发生在绝望深渊边的残酷选拔,优胜者将获得通往新生的船票,而大多数人的希望,则在严苛的筛选中被再次碾碎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三月底,“东方新地平线”计划完成第一阶段目标。

上百艘万吨巨轮组成船队,从美国东海岸出发,满载一万户满怀梦想的美国家庭,开始驶向中国东北。

他们将去到那片充满希望的黑土地,为那些怀揣“实业救国”“收复河山”理想的人们,带来现代知识与先进技术的火种。

东北全面振兴的宏伟蓝图,正加速展开……

最新小说: 锦衣卫通灵破案:开局获凌波微步 穿六零:对照组女配嚣张点怎么了 真嘟假嘟?剑帝重生成废材? 嫡女冻死风雪夜,摄政王抱走暖被窝 穿越:我在大唐当闲王 重生1992,你真当我是舔狗? 饥荒古代,官府分配漂亮媳妇 太古神尊 陆昭菱周时阅 女市长的男大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