瘦猴利落地把自行车后座上那捆银亮亮的带鱼解下来,递到周辰手里,咧嘴笑了笑,摆摆手便骑上车走了。
周辰提着沉甸甸、还带着海腥气的带鱼转身回屋。苏桃桃正倚在门边,脸上带着温柔的笑意:“老远就听见动静了,是瘦猴来了?还送了这么多带鱼?真是好久没吃了。”
“可不是嘛,”周辰笑着把带鱼拎到厨房,“他们这趟收获不错,碰上好鱼汛了。正好给你换换口味,清蒸还是油炸?炸的话撒点椒盐,香得很。”
苏桃桃眼睛弯了起来:“炸一些吧,酥酥脆脆的。多炸点,给爹娘和大哥大嫂他们也送些去。他们过日子节俭,舍不得像咱们这样用油。”
周辰应着,心里却想起从前紧巴巴的日子。
他记得小时候,家里那一小瓶香油可是金贵东西,平常根本舍不得吃。
只有做重要的大菜时,大人才会用筷子蘸上那么一两滴,滴进锅里。那蘸了香油的筷子,还得在锅里涮一涮,最后这根“油汪汪”的筷子,必定是塞给家里最小的孩子,让他嘬一口,尝点油腥味儿,那就是天大的享受了。
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,因为土地特别稀少,种的粮食也就是维持人基本的生存,那时候古代的人民呀,是一点油都吃不到。
毕竟那时候古代的人是真的穷,没有油水,那怎么办?因为植物油很难获取,荤油也很难获取。
像那些长犄角的油,比如说像鹿啊、马啊、牛啊、羊啊,这些油就叫做“脂”。
而无角的动物(如猪)的油脂则称为“膏”。
例如:《周礼》记载“春行羔豚,膳膏香”,指春季用牛油(脂)烹调乳猪。所以有一句话不是说“搜刮民脂民膏”嘛,就意思是把老百姓最值钱的东西拿走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