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辰拉过她的手,放在自己掌心,目光炯炯地说道:“不是添置固定资产。是今天在码头,正好从县里水产公司的领导那里打听到一些风声。听说最迟明年,国家很可能就要出台政策,鼓励咱们沿海地区搞海水养殖了。我就想着,咱们得抓住这个机会,趁着这股东风,看看能不能第一批把养殖场搞起来。这事儿前期投入肯定不小,承包海域、购买苗种、置办网箱、请人工……方方面面都要花钱。”
苏桃桃听了,秀眉微蹙,脸上露出一丝不解。她一边下意识地轻轻摇晃着摇篮,一边说出了一直以来的疑问,这也代表了当时绝大多数渔民的想法:“在海里捕捞,不是几乎没有成本吗?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,费那么大劲去养呢?大海里的东西,又不是咱们自己家的,捞上来就是钱。”
周辰知道妻子会有此一问,这也是他需要耐心解释清楚的关键。他坐到床边,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眉心,组织了一下语言,耐心地分析道:“桃桃,话不能这么说。你想啊,大海里的鱼虾,它不是取之不尽、用之不竭的。就像咱们后山的林子,老是砍,不种树,总有一天会秃。现在出海打鱼的船越来越多,网也越来越密,你看看,以前咱们随便下一网,都能捞上来不少大黄花鱼,现在呢?能碰到一条大的都算是走运了。这说明啥?说明近海的鱼越来越少了!”
他顿了顿,看着苏桃桃若有所思的神情,继续深入说道:“而且,出海打鱼这事儿,太靠天吃饭了。三分靠技术,七分靠运气。有时候你在海上漂十天半个月,可能都碰不上一个大鱼群,风险大,收入还不稳定。但搞养殖不一样,只要咱们把前期工作做好,管理跟上,每年就能有稳定的产出,就像在陆地上种庄稼一样,春种秋收,心里有底。”
说到这里,周辰的语气变得更加柔和,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家庭的眷恋:“最重要的是,桃桃,孩子们眼看着一天天长大,我不想等他们懂事了,父亲总是那个一年到头在海上漂泊、难得见上几面的模糊影子。如果搞养殖,我就能经常在家,看着他们长大,陪在你身边。这才是长久之计啊。”
周辰将自己的全盘打算和深层考量都坦诚地说了出来。苏桃桃或许对渔业资源、市场前景这些大道理还不能完全理解透彻,但她最大的优点就是信任周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