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南郡统领可比华靖离的靖北大将军要厉害多了,因为华家军虽然在北疆的势力很大,占据了整个北军的七成人马,可他们毕竟只是北军中的一支。历代的钩翊侯都受朝廷封赏、辖制,他们即便在实际意义上统领了北军,也没有做过北军大统领这个位子。
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李家要比华家更厉害一些,地位也更高一些,也正因为如此,大恒的开朝皇帝要求老端侯来元京开府,而将原本的旧部和南疆诸军都交给朝廷派去的人。
李家老祖当然不会愿意,他留在南疆,有群山阻隔,他名为军侯,实际上与划地而治的土皇帝没有多大区别。
而他如果入了元京,虽然还是军侯,可就是众多臣子中的一员,离开了自己的人马,万一哪天被人抓住了把柄,朝廷就算只是为了收南疆之军,也会让他和他全家的命。
他不得不去元京,也不得不交出南军大统领的位子,甚至交出了大部分南军的控制权,只保留了自家的李家军,可是他也向朝廷要了一样东西,那便是南疆的海贸。
那时候南疆海贸有八成都出自李家,可朝廷也没有办法,立朝之处,一切都尚不稳定,朝廷要想将人马收回来,还不让局势再次大乱,就必须付出代价,南疆的海贸之权就正是朝廷和李家交易的砝码。
当时的大恒新朝也没有经营海贸的能力和经验,交给熟悉那边情况并且人脉甚深的李家人打理的确是最好的选择。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用银钱来收拢、安抚李家人和与之相关的人脉,来换取南疆的稳定,符合朝廷的利益。
但这样以来,也给之后几代人之后发生的事留下了隐患。
李家老祖的后人和历代端侯留在元京之后,愈发渴望回到南疆开启他们土皇帝一般的生活。在那边,他们有数不清的钱财可供享用,还可以不受朝廷辖制。
而当年的南疆旧部,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有这样的想法,他们在被大恒朝廷收编之后,虽说能够以新朝新军的身份成为军户,不再被当地的豪族欺凌,可别的就没有更多了。
那点儿饷银,在贫苦百姓面前是一条活路,精打细算地能养活一家老小,可对于南军中的很多人却不是这样了。
他们是当过海匪的人,见识过这世上的富贵,哪里还能满足于朝廷给的这点饷银和衣食温饱?他们要的是富贵和远大的前程。
一来二去的,这些人就跟当时的端侯,也就是李玦的祖父勾结在了一块儿,也是从这时候开始,李家正式开始谋划南归,想要重新回到南疆,做他们的南疆王。
如果一切顺利,他们就打算建立另一个朝廷,做真正的皇帝。如果欠缺那么点儿运气和实力,他们便继续做大恒之臣,受大恒封赏。
只是无论如何,在南疆都得是他们说了算,他们都再不愿意在如今的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过这种憋屈的日子了,他们要做王甚至是皇。
他们要回到自己的故里,要自己说了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