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这片土地并非毫无优势,广袤的土地、辽阔的面积,尤其是滩区开垦出的十数万亩盐碱地,在平原水的滋养下,宛如大自然赋予的宝藏,让东洪县得以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勉强维持自给自足的生活,如同一位孤独的老者,守着自己的一方天地,默默耕耘,不问世事。
张庆合的履历丰富而扎实,他曾在基层摸爬滚打,担任过县委书记、乡党委书记、乡长。这些经历让他对东原地区的城市风貌、风土人情、社会治理有着深刻而真切的体会,熟知这片土地的每一处脉络。
如今,他敏锐地察觉到李泰峰存在的问题。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,李泰峰的思想却如同被禁锢在过去的牢笼中,太过僵化,依然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那个刚刚实现包产到户的年代,他的思维就像一台老旧的机器,难以适应新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。
事实上,张庆合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。在包产到户的浪潮席卷全国时,李泰峰正担任县里主抓农业的副县长。彼时,时任地委专员周鸿基在东洪插队,与东洪人民一同在盐碱地上挥洒汗水,日夜劳作。东洪县率先响应,打响了包产到户的第一枪,而李泰峰就是冲破阻力在东原推动包产到户的第一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