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?
去他妈的钱!
老子要让我的“信天-翁-号”,重新飞起来!
他颤抖着手,在键盘上敲下了一行回复。
“时间,地点,我怎么把东西交给你?”
一夜未眠。
对于年近七十的格哈特·鲍曼来说,这本该是足以让他第二天都爬不起床的消耗。但此刻,他却精神矍铄,双眼布满了血丝,脸上却带着一种异样的潮红。
他的仓库,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临时的作战室。
那份来自中国的,名为《新生》的设计图,被他用老式的打印机打印了出来,铺满了整个工作台。
他戴着老花镜,手里拿着一支红色的铅笔,时而俯身在图纸上写写画画,时而又靠在椅子上,陷入长时间的沉思。
他的内心,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。
“不可思议……简直不可思议……”
他抚摸着图纸上那流畅的船体线条,嘴里反复念叨着。
作为“信天翁号”的亲生父亲,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那艘船的每一个细节,每一个优点,以及每一个……致命的缺陷。
二十年来,他无数次在梦中复盘那场事故,试图找出失败的原因。他也曾怀疑过,是不是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因素在作祟。
但他被失败的阴影笼罩了太久,被同行的嘲笑和业界的排斥压垮了脊梁。他失去了重新站起来的勇气,只能将一切归咎于自己的计算失误,然后躲在这个阴暗的仓库里,像一头受伤的孤狼,舔舐着自己的伤口,变得自私、贪婪而又刻薄。
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。守着一堆废铁,等着一个好价钱,然后去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等死。
直到昨天。
那个叫陈默的中国年轻人,用一封邮件,像一道惊雷,劈开了他封闭了二十年的内心!
那份事故分析报告,就像一把钥匙,解开了他二十年的心结。原来,他不是一个能力不济的蠢货,他只是一个运气不好的挑战者!这种来自第三方的,技术上的“平反”,比任何安慰和同情都更能抚慰他那颗备受摧残的自尊心。
而这份《新生》设计图,则更是给了他一个灵魂上的重击!
“这个变刚度阻尼结构……天才!简直是天才的想法!”格哈特指着图纸上的一个连接点,激动地对空气喊道,“用液压缓冲器和高分子材料组合,形成一个非线性的阻尼系统!为什么我当年没有想到!为什么!”
他研究了一辈子机械和液压,却从未想过,可以这样巧妙地将两种不同性质的系统结合起来,去解决共振这个无解的难题。
还有那个“可控开缝襟翼”,这完全是借鉴了现代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!通过在翼帆后缘主动制造小范围的扰流,来破坏大尺度涡街的形成。这个想法,大胆,疯狂,却又在理论上完全可行!
格哈特越是深入研究这份设计图,就越是心惊。
这个叫陈默的年轻人,他的知识储备,他的设计理念,完全超越了这个时代!他就像一个穿越者,站在未来的高度,俯视着他们这些还在黑暗中摸索的凡人。
“T800碳纤维……”格哈特看到了材料建议,更是倒吸一口凉气。
这种级别的复合材料,在二十年前,还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国家的军事实验室里!而现在,虽然已经开始民用化,但价格依然是天价,而且受到严格的出口管制。
这个年轻人,他不仅给出了方案,甚至连未来的材料发展趋势都预见到了!
贪婪,正在被一种更原始、更强烈的渴望所取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