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124章暗巷微光(第1/2页)
初冬的傍晚,天色阴沉得厉害,铅灰色的云层低低压着沪西贫民区那片低矮、杂乱的屋顶,空气中弥漫着劣质煤球燃烧后刺鼻的硫磺味和潮湿的霉味。狭窄、坑洼的弄堂里,污水横流,几个面黄肌瘦的孩子裹着破旧的棉袄,追逐着一只瘪了气的皮球,叫嚷声在逼仄的空间里撞出回响。
弄堂最深处,一间仅有方寸之地、窗户用油纸勉强糊住的矮房内,光线昏暗。莫莹莹坐在一张吱呀作响的旧板凳上,就着门口透进来的一点微弱天光,纤细的手指捏着一根细小的绣花针,正全神贯注地在一块素白色的绢布上穿梭。她微微蹙着眉,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,每一次落针都极其谨慎。绢布上,一对戏水鸳鸯已初见雏形,羽毛纤毫毕现,灵动非凡。
“咳咳……”里间传来母亲林氏压抑的咳嗽声,带着痰音,听得人心里发揪。莹莹捏着针的手指一顿,抬眼担忧地望了一眼那挂着打满补丁旧布帘的里间门,轻轻放下手中的绣活,起身倒了一碗温热的白开水,小心翼翼地端了进去。
“娘,喝点水润润喉。”她的声音轻柔,如同春日拂过柳梢的微风。
林氏靠在硬板床上,脸色蜡黄,眼窝深陷,昔日丰腴的面容已被病痛和贫苦磨砺得只剩下一把骨头。她接过碗,勉强喝了两口,浑浊的目光落在女儿那张虽清瘦却难掩秀雅的脸上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言的心疼与愧疚。
“莹儿,苦了你了……”林氏的声音沙哑无力,“这绣活费眼睛,歇歇吧,天都快黑了。”
“不碍事的,娘。”莹莹接过空碗,放在床边唯一一张摇摇晃晃的矮凳上,替母亲掖了掖那床硬邦邦、早已失了弹性的旧棉被,唇角努力扯出一抹轻松的笑意,“张婶子说,这副‘鸳鸯戏水’若是绣好了,铺子里能多给两角钱呢。到时候,我去给您抓副好点的止咳药。”
正说着,门外传来一阵略显急促却并不杂乱的脚步声,伴随着一个清朗温润的少年声音:“莹莹,林姨,你们在吗?”
是齐啸云。
莹莹眼睛微微一亮,像是阴霾天里忽然透出的一缕阳光。她快步走到门边,拉开了那扇吱嘎作响的薄木门。
门外,齐啸云穿着一身藏青色的学生装,外面罩着件半旧的厚呢大衣,脖子上围着灰色围巾,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油纸包和一个布袋。他身姿挺拔,面容俊朗,虽年纪尚轻,但眉宇间已隐隐有了几分沉稳气度。与这肮脏破败的贫民窟环境,显得格格不入。
“啸云哥哥。”莹莹唤了一声,侧身让他进来。狭小的空间因他的踏入,似乎更显拥挤,但也带来了一丝外面清冷而干净的气息。
“啸云来了。”林氏在里间听到动静,挣扎着想坐起来。
“林姨,您快躺着,别起来。”齐啸云连忙阻止,他将手中的东西放在屋内那张兼做饭桌、梳妆台和书桌的破旧木桌上。油纸包里散发出诱人的食物香气,是烤红薯和几个肉包子。布袋里则是一些米粮和一块深蓝色的厚实布料。
“天气冷,带了点吃的,还有一块料子,给林姨和莹莹添件冬衣。”齐啸云语气自然,没有丝毫施舍的姿态,仿佛这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举动。他目光扫过桌上那幅未完成的绣品,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,“莹莹的绣工越发精进了,这鸳鸯活灵活现的。”
莹莹脸颊微红,低声道:“啸云哥哥过奖了。”她手脚麻利地给他倒了碗热水,家里没有茶叶,只有白水。
齐啸云也不介意,接过碗,视线落在莹莹那双因为常年做绣活、有些红肿甚至带着细小针眼的手指上,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但很快又舒展开。他转而看向里间方向,提高了些声音:“林姨,咳嗽可好些了?我认识一位德济堂的老先生,医术不错,要不明日我陪您去看看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0124章暗巷微光(第2/2页)
林氏在里间叹了口气:“老毛病了,不碍事,别再破费了……啸云,你常来,齐老爷他……”
“父亲知道的。”齐啸云接过话,语气笃定,“他常念叨,说莫世伯是顶天立地的君子,蒙受不白之冤,终有昭雪之日。嘱咐我定要照顾好林姨和莹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