虞昭的个人魅力极强,边军在她的整顿下,重拾虞家军的荣光!
虞家军纪律严明,能打胜仗,大灾大难都有他们的身影,砺护国之剑,铸为民之盾。
在虞昭的提议下,李景沅改军镇的边军为子弟兵。
子弟兵是老百姓的儿子,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。
保家卫国,不再是空洞苍白的口号,而是详实具体到每个士兵的家和国。
国家有难,匹夫有责。
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。
虞昭极力挖掘书生们的价值,多次自掏腰包举办以歌颂边军、赞美边城百姓为主题的征文比赛。
书生有了扬名立万的机会。
边军和百姓有了精神食粮。
虞昭为首的统治者则稳固军心,收拢民心。
此乃一箭三雕的绝妙计策!
人为财死鸟为食亡,是人的生存本能。
为了培养边军的主人翁精神,雪灾到来之后,虞昭亲自率领子弟兵抢险救灾。
定北镇里随处可见子弟兵的身影,他们除雪,运送物资,解百姓之忧,维持秩序。
身着统一服饰的子弟兵,出现在定北镇的大街小巷里,向每一位需要帮助的百姓伸出援手。
等李景沅从草原回来,虞昭退回总兵府,让李景沅直接领导子弟兵去为老百姓做事。
作为徽国的女武神,虞昭已不再需要刷声望,再刷真要“功高震主”了。
李景沅则不一样,他的声望刷得越高,越有利于徽国的安定团结。
对他来说,声望是加分项,声望越高,分数越高。
届时,虞昭力推李景沅登基为皇,那就是民心之所向。
持续十三天的暴雪,给草原上的弱小部落带来灭顶之灾。
离得近的草原部落,在暴雪第三天就举族搬迁来到临时庇护所里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灾情越来越严重,从草原各个方向汇集而来的灾民,一个个冻得跟冰棍儿似的,幸运的还能剩下半条命。
更多的灾民死在路上。
仅次于四大支柱部落的雄鹰部落,距离北狄王庭很近,这次雪灾成为第一波“两脚羊”。
雄鹰部落首领不得已,只得领着部落子民叛逃。
哪怕前路渺茫,死在路上也好过死前惨遭凌辱,死后血肉还要被仇人食用,助仇人抵挡寒冬的侵袭。
更重要的是,女武神之威名,因大大小小五十多个草原部落的传颂,如同指明灯一样,照亮雄鹰部落首领的求生之路。
然而,现实是残酷的。
北狄王庭的探子很快传回消息,雄鹰部落叛逃的消息一出,一石惊起千层浪。
暴雪侵袭,狼兵追杀,一千三百五十人的雄鹰部落,能喘气的仅剩三百二十人。
超过一千人,倒在来求生的路上。
一千多条鲜活的生命,一路走一路死,埋葬在暴雪之下。
要不是李景沅领着子弟兵巡逻时发现,这二百余人在濒死之际得到救助,怕是整个部落全军覆没。
在大自然面前,人类是极其渺小的生物。
雪灾的侵袭,让人们意识到,唯有同心协力,互帮互助,才能寻求到生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