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二十九回(上)徂徕山上醉霞仙友(第2/2页)
书生往西望去,大野平荡辽远,伸向迷茫的暮色;村落间浮烟不长,阡陌如纹;犬吠牛哞,叟呼童应,皆琐细之景;汶水如虹,卧于大野之上,金芒银红,彩波晶晶,若夕曛下凡。书生呆迷之时,四个仙人吟着楚辞,早到了另一处山峰上。云霞渐渐灰冷,谷中暮色已起,书生寻觅着下山的路,突觉身后枯叶响动,回头一看,有山魈探头探脑,顿时惊叫一声。
石老道被尖叫声惊醒,刚才的仙境,原是一梦。回想着梦中之事,人物栩栩,情景宛然,虽忘了何人何姓,但徂徕夕照,却历历在目。遂心想,泰山日出,为岳中胜景;徂徕暮色,岂不相侔?何不去看一看?有胜景方存仙人,倘能遇到仙人,得到些指点,修成小仙,不胜凡间百倍?
至次日,看看天气晴朗,石老道就赶往徂徕山。但见满空湛蓝,不见一丝云缕,倒有些犹豫,没有云霞,怎能有好暮色?然而已行至半途,索性去看看。到了山顶,时候尚早,休息一阵。渐觉红光盈面,放眼西望,天地之际竟冒出一堆云来,空中也些云纹霞漪,由五彩七色调浸而成,难以名状。那夕阳缓缓矮下去,羽光渐弱,周边的云霞却最为热烈酣美。
石老道盯着观看,那竟是一座炼丹炉,火焰四燃,炉身黑重,夕阳是一枚仙丹,被炼得彤红夺目,汶水从炉中溢出,流淌着一河霞光。石老道暗暗赞赏,四周望望,哪里有仙人?
原来这石老道,修行多年,虽贪货好色,却一心成仙。至于道术魔法,不过是哄人的把戏;修武炼功,也聊作提升小径。他原低视灵类,认为灵类不过是物之幻化,只能称为妖;而人类修道,才能成仙。自己屈从于万毒宫,只是慑于其法力高强,为权宜之计。待自己成仙时,也不屑于与其为伍。可在这徂徕山巅,上哪里去寻找仙人呢?盘桓一阵,惟遇见一老叟背了一捆枯材而已,只得怏怏而归。一路寻思:那书生是谁呢?
原来,那日陈得自泰山儒城归来,途中见竹、荷二灵离去之后,自己便走向碣石州,过大汶河,徂徕山已在眼前。知那徂徕之松,早植于诗经,仰慕已久,何不一观?遂沿山谷攀登。山上遇到徂徕四仙,四仙见陈得举止不俗,便邀他到徂徕书院一叙,陈得方知这徂徕四仙,乃曝书客的师弟。茶叙不久,残陵钟道:“我们在此闲叙,山外有人惦记我们,待我惊他一惊。”说罢,往山中一指,便有山魁木魈探出,将梦外之人石老道惊醒。
陈得并不明何事,和仙人交谈,其语如云里雾里,又似烟霞灼灼,却不宜多问。看那暮色遮途,便要告辞。四仙道:“天色将晚,我等指一捷径,助你出山。”按那仙人所指,陈得果然很快到了山下。一路上频频回首,见那残暮竟如此之美,不禁想起了令他铭刻在心的一种东西。
他边下山边回首,见那夕光微微,已弱的禁不住一缕风了。残晕一抹,浮在一道瓦蓝淡极的天际上,转瞬就要逸去。周云堆砌,愈往外愈凝重,似暗沉的眼睑上,渐渐就要闭合了。落寞的云片,在寂冷的高处,发着浅灰的光,恰似一枚枯叶。这暮色虽不乏仙气,但与荷灵的眼神中的枯荷相比,唯有形似,尚缺一种东西。他决定去小孤山一趟。
孤山寺北贾亭,一亭的清寒。陈得打量这亭子,檐角飞翘。荷灵不在,打听得去了二十四桥。第一次见面,荷灵眼神奇特,陈得稍感异惑。那次对坐长谈时,偶尔抬眼,见她眼神里无息地泻出枯荷的颜色;可是自己一抬眼,那目光便收回去,换成暖辉。枯荷经过寒波一衬,目光一含,偶尔泻露,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,更胜徂徕之暮。
陈得乃想,既便找到荷灵,也未必能够看到。须在相对之时,沉息之间,蓦然抬眸,或能发现。幽幽下了亭子,慢慢走去。此时正值冬季,湖水沉静,一池寒碧。再瞧时,不禁心中一动:水中似有灰迷的眸子。
陈得近看,是一片枯黄淡褐的残荷,荷管参差疏离。皱缩蜷曲的叶子,低眉倾面,衰枯的样子留下瘦影。虽枯灰凄冷,但有了水的情韵。陈得方明白荷灵何以有那样的目光了。是了,她平时如荷箭亭亭,又如荷叶碧润,但在静迷之时,又怎能不泻出冬荷之韵呢?
呆呆看了很久,又觉比荷灵的目光差了一层。心想,荷既已成灵,幻化为人形,自然含了人类的情感了。那荷灵的目光偶泻之际,既具残暮之绝美,亦有水意雨韵,再带了女子的情思,岂不为世间至迷之光?自己纵有此奇缘,也罕能遇见,更遑论他人了。
想她既然去了二十四桥,自己北归也恰经彼处,何不顺便去见一面呢?想罢也不多留,便往扬州去了。到时已是傍晚,在瘦西湖附近找了一处餐馆用餐。正欲举手推门,里面走出一个人来,陈得大喜。
𝙱iⓆu𝙱𝘼.vi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