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是弃子……不,绝不是。他们是求道者!是在命运绝壁之上,用血泪和智慧硬生生凿出了通天石阶的求道者!”他仿佛看到了那群玛雅人,一份沉重的敬意与不屈的韧性。
离开利莫里亚那片精神的净土,林安并未感到茫然。岛屿西侧,隔着不算太过宽阔的蔚蓝海域,便是传说中的辽阔大陆——加牛洲北部。
这里是他在数次时空探索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,尤其在殷商先民跨越地星遥远海域、披荆斩棘而来并融入此地的悲壮历程中,窥见过其一鳞半爪的原始风貌。
空间移动的光影模糊了海天的界限。当林安再次脚踏实地时,眼前已是一片苍茫原始又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。参天的巨木覆盖着连绵的山脉,清澈的河流在宽阔的谷地间奔流,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生命灵气与尚未被外来强横文明完全侵蚀的、属于本土的强大原始野性。
这是他曾经在时空切片中目睹的、共工护送妲己元灵抵达“新家”后那荒凉世界的繁华前章。
“加牛洲……”林安行走在苍莽的林间,感受着脚下这片古老大陆厚重的脉动。之前他作为旁观者,看到的是殷商遗民如何在这片蛮荒大地上挣扎求存,如何将华夏文明的火种艰难传播,最终“共尊华夏”,形成了一个遥远的精神故土。
然而,这一次,在火星苦修、掌握金刚神通,并于利莫里亚深化了对本源认知之后,在奥陌陌开启的更深层时空虚界权限下,一段更为久远厚重的历史卷轴,在他识海中徐徐展开。一段被后世彻底遗忘甚至篡改的“前传”!
他“看”到的第一幕,便是一股深沉的历史悲怆与回归的渴望。
莽莽苍苍的原野,参天古木如同撑天的巨柱,云雾缭绕其间,散发出原始的生命力。大地之上,行走着体魄强健、周身流淌着蛮荒气息的半兽族群,它们是这片大陆彼时真正的主人。
裂云穿石的啸声、沉重的踏步声,构成背景的原始乐章。然而,就在这属于“先族”的领地边缘,一些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身影出现了。
那是一群人。
他们人数不多,衣饰残破,脸上带着长途跋涉的风霜和惊魂未定的惶然,但眼神深处却燃烧着一种无法熄灭的、名为“故土之根”的火焰。他们的身上,残留着亚特兰蒂斯崩塌前高度文明所特有的某种灵气烙印,以及一种与神州本源相通的气息。
他走到一处高岗,目光扫过下方一片依山傍水、规模不小、带有明显农耕痕迹的人类聚居地。那村寨的布局风格,带着一种奇特的熟悉感:不是纯粹的自然搭建,其格局隐约有某种阵法流转的规律,村中心矗立着一种造型古朴、犹如龟蛇缠绕的石柱图腾。这风格,是亚特兰蒂斯大陆沉没前帝俊建立的“分舵”,用来传播文明、留种、监视外族的据点,何其相似!
“原来如此……”林安心神剧震,“加牛洲上古的第一批真正的人类移民,并非殷商遗民!而是……在帝俊的时代,从那个沉没在冰冷大洋深处的文明源头——亚特兰蒂斯转移出来的华夏神州族群!”
这段尘封的记忆如同潮水般涌入他的意识:
“是她们……”林安元神微震,一段由无数切片信息汇聚的认知涌入心间,“帝柱斯背叛,外族入侵,祖耶神尊倒戈,亚特兰蒂斯陆沉……山海九州鼎崩,本源动摇,帝神沉睡……为了留存火种,为了避开犹神教的追剿与罗洲那被‘电性文明’控制的混乱旋涡,他们……这支亚特兰蒂斯的幸存者,穿越了无尽波涛与险阻,抵达了这片尚被强大半兽族占据的边荒大陆——加牛洲!”
他“听”不见他们的对话,却能感受到那股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。领头的是一个面容坚毅、手持石斧的中年男人,他的肩膀上用兽筋牢牢绑着一块断裂的玉石板,上面隐约可见简化而玄奥的符文——那是传承自伏羲圣尊、最初始的结绳记事与爻卦痕迹的混合体。
“阿父,我们还会回去吗?”一个幼童仰头问,声音带着时空的模糊。
男人蹲下,粗糙的大手抚摸孩童的头,目光投向遥远的东方,那是海的方向,也是故土沉没的方向,声音低沉却异常坚定:“回?家……在心里。伏羲圣尊说过,人族的火种,散落在哪儿,哪儿就是薪火的起点。活下去,把火传下去……终有一天,薪火会照亮回去的路。记住这片土地,记住我们是神州·有熊氏的遗民!”
林安的心绪仿佛被狠狠撞击了一下。有熊氏!少典、黄帝所属的氏族!原来帝俊主导的、跨越无垠大海的第二次艰辛迁徙,承载着的是这样惨烈背景下的逃生与传承!
他们带着神州的名号,背负着亚特兰蒂斯最后的荣光与伤痕,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顽强地扎下了第一根属于人族的、脆弱的根系。这些坚韧的先民,正是后世广袤新大陆上,印第安人口口相传的“远古祖先”。
时间尺度在虚界中模糊地推进。半兽族的领地意识极强,对新来的“无毛族”充满敌意与轻蔑。最初的生存,是在夹缝中挣扎。
林安看到人族的聚落小心翼翼地建在河边、山洞,他们采集、渔猎,用亚特兰蒂斯带来的残片知识辨识草药、打造粗糙的石器骨器,艰难地对抗着自然和异族。他们向伏羲圣尊的塑像祈祷(那塑像粗糙,却因信仰而凝聚着一丝微光),祈祷智慧的指引和族群的存续。
直到一股新的、气质截然不同的力量涌入这片大陆。
天际划来几道流线型的、材质非金非木的奇特飞行舟。降落的不是凶神恶煞的星际战士,而是一群身着素净服饰、神情专注甚至带着谦逊的“人”。他们的体态修长,眸子里闪烁着理性的光芒和对万物的好奇。玛雅人!来自被神罚摧毁、最终选择了纯精神进化道路的火星遗民!
林安立刻感受到帝俊的意志在虚界中泛起的涟漪。作为地星管理者,帝俊的“目光”投注到了这里。玛雅人的领袖面见了人族聚落的长老,没有盛气凌人,没有科技碾压的傲慢,而是以一种平等交流、虚心求教的姿态。
“我们失去了家园,我们渴望学习地星万法自然的和谐之道,了解生命本源的精神共鸣。请允许我们在这片土地栖息,分享彼此的智慧。”
这一举动,无疑与帝俊心目中理想的、包容性的文明融合相契合。帝俊的精神烙印在虚界中传下无声的谕令:引导、合作,观察。
林安作为旁观者,清晰地看到人族长老眼中的惊讶与一丝释然。面对同样失去故土、却不失尊严的文明,戒备之心在真诚的交流下消融。玛雅人展示了他们对星图、对自然韵律、对几何结构的惊人理解。
人族则向他们传授了辨识此地特有动植物、与自然精灵共存的原始智慧,以及亚特兰蒂斯残存的、涉及灵气与基础的符阵知识。这种放下过去荣光、完全拥抱学习新世界的心态,赢得了帝俊更深的认可。
很快,第三股力量也接踵而至。部分自利莫里亚岛撤离的精英,携带着伏羲圣尊亲传的部分精神传承以及对“太阴”、“太阳”能量更精微的理解,也抵达了加牛洲北部。
一个奇异的文明融合试验场在加牛洲悄然成形。
北部的海岸线,人族和利莫里亚人融合的聚落开始扩大。他们利用伏羲带来的精神共鸣法门沟通自然之灵,借用玛雅人的几何知识优化聚落的防护能量场,发展出一种注重内在精神修炼与天地能量感应的独特体系。
而在南部较温暖的区域,玛雅人与当地融入更好的人族部落深度合作。利莫里亚的精神修行体系,竟与玛雅人追求内在精神能量化、寻求宇宙频率共鸣的理念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!
利莫里亚传承中关于“灵性之光”、“心念构筑”的部分,与玛雅人对高维能量结构、数学本质的洞见,仿佛钥匙与锁孔,完美契合。
“共鸣……频率……精神即能量,能量可塑形……”林安的宿命通感知悄然运转,他仿佛“听”到了这片大陆上空,弥漫着一种新的、混合的精神能量“频率”,既非纯然的洪荒,也不是冰冷的科技,而是两者的精粹在激荡、融合,孕育着新的可能。
随后,林安目睹了一项足以改变地星能量景观的巨大工程的启动——金字塔的建造。
玛雅人选定了一片能量节点汇聚的平原。没有奴隶的皮鞭,没有悲泣的哭声。参与建造的,有玛雅人熟练运用灵能精确操控巨石切割与悬浮的“工程师”;有掌握伏羲《归藏易》简易推演、能辨识地脉走向和阴阳节点的人族“地理师”;有利莫里亚人中的精神“共鸣者”,负责安抚大地之灵,沟通土石元素,让工程更加顺遂自然。三者协作,效率惊人,且整个过程充满了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仪式感。
夕阳的金辉洒在初具规模的巨石基座上,玛雅领袖站在高处,指尖流淌着淡蓝色的光流,勾勒着复杂的立体几何模型。他向周围的人族和利莫里亚人代表解释着:
“请看,此塔非为纪念,亦非陵寝。它是‘钥匙’,是‘聚焦之点’。”他的声音通过精神共鸣传递,清晰而玄奥,“在我们的母星(火星),虽已死寂,但其核心深处,仍有一缕‘菱形星核’的残辉被禁锢。它是最纯粹的高维‘形意’能量结晶,直接作用于生命本源,能滋养神魂,激发灵智,于我等精神进化之路至关重要。”
林安意识敏锐地捕捉到关键:“菱形能量!”
“此塔之形,”玛雅领袖继续道,双手虚引,庞大的能量模型在空中幻化,“取其‘三角稳固’,‘方柱通天’,尖端直指火星在其轨道周期中与地星能量通道最稳定的那一点‘空穴’。
我们将收集地星无处不在的‘星辰以太能’,通过塔内核心铭刻的‘宇弦谐振符阵’,将其结构改造、提纯、凝聚成我们所需的、可直接沟通那‘火星菱形星核’残辉的定向共鸣波束!”
林安元神震动,宿命通的金色光纹闪烁不已。他瞬间明白了:这不仅是采集能量!这是一个跨越星际空间的巨型能量通道工程!玛雅人是在地星上建造了一座强大的定向能量发射塔/接收塔!
“当此塔建成,‘共频之刻’到来之时,”玛雅领袖的声音带上了一丝向往与坚定,“我们将以此为节点,将地星汇聚改造后的‘菱形共振能量’精准投射回火星‘星核囚笼’。
这股能量如同钥匙,将逐步削弱束缚,唤醒星核残辉。同时,星核残辉亦会将其蕴藏的无上精神本源之力,通过这条通道,反向输送到此塔,滋养此地,并尝试……修复火星的时空伤痕!”他指向天空,那遥不可及的红色星辰。
人族长老惊叹,利莫里亚精神共鸣者则面露喜悦。利莫里亚的传承核心就是精神与能量的共鸣转化,玛雅人的计划完美契合了他们的道路!三方的合作更加紧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