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33章:“睦邻”命令(第1/2页)
清晨,天空阴沉得如同浸透了脏水的抹布,厚重的乌云低低地压着北平城的飞檐斗拱,闷热无风,连树梢都纹丝不动,只有蝉在声嘶力竭地鸣叫,预告着一场夏日雷雨的不可避免。
空气黏稠得能拧出水来,每一次呼吸都带着沉滞的湿热。
早读课的铃声有气无力地敲过,高二(丙)班的教室里,回荡着更加有气无力、参差不齐的诵读声,像是濒死病人的呓语。
汗水浸湿了少年们单薄的夏布衫,贴在背上,黏腻不堪。
林怀安(郝楠仁)坐在靠窗的位置,摊开的国文课本下,隐秘地压着国文教师王先生私下赠予的那本边角已磨损的《会考纲要精析》。
距离决定命运的毕业会考日益临近,他内心对学业的焦虑,与对时局更深沉、更具体的担忧——昨日隐约听到的关于会考可能暗含“甄别”意图、甚至与“睦邻”政策挂钩的风声——紧紧缠绕在一起,沉甸甸地压在心头。
他强迫自己集中精神,用那支从现代带来的金色记号笔勾画着《孟子》中的要点,但笔尖仿佛凝滞在纸上。
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强烈压抑感,并非仅仅来自天气,更来自这死寂的课堂,弥漫在每一个角落。连平日最是闹腾、仿佛永远精力过剩的王韭聪,今天也反常地安静,趴在桌上,用铅笔无聊地戳着桌面,眼神闪烁不定。
前排的苏清墨,秀眉微蹙,不时抬起清澈却隐含忧色的眼眸,望向窗外那令人窒息的天色,仿佛在寻找一丝裂隙。
早读进行到一半,教室门被“哐当”一声,毫无预兆地猛地推开!
这声响如同惊雷,劈碎了教室里虚伪的平静。
所有人心头一跳,目光齐刷刷射向门口。
训育主任孙主任面色铁青,像是戴了一张僵硬的面具,步伐沉重而略显机械地走了进来,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在死寂中格外刺耳。
他身后,像两道阴影般跟着两名表情同样肃杀、肌肉紧绷的训育处职员。
三人往讲台前一站,一股无形的寒流瞬间席卷了整个教室。
孙主任站定,目光如冰冷的探照灯,缓缓扫过台下每一张年轻、茫然又带着惊惧的脸。
他清了清嗓子,那声音干涩、冰冷,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、近乎僵硬的官腔,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:
“肃静!”
他顿了顿,制造着令人难堪的寂静,“现在宣布重要通知!”
他展开手中一张盖着鲜红大印的公文纸,纸张摩擦的声音细微却尖锐。
他逐字逐句地宣读,语速缓慢,确保每个字都像钉子一样砸进学生的耳膜:
“接北平市社会局、教育局紧急转奉上峰令谕:为贯彻‘睦邻友好’之基本国策,维护华北地方眼下之和平稳定大局,避免无谓之纠纷,即日起,全校师生,务须严格遵守以下规定!”
他抬起头,目光更加锐利,开始逐条宣读,每一条都像一把淬了冰的匕首:
“第一条:严禁任何形式的公开讨论长城战事及相关军事问题!违者,严惩不贷!”(此言一出,台下不少学生身体猛地一震,仿佛被无形的鞭子抽中。林怀安的手指猛然收紧,指甲深深掐进掌心,留下弯月形的白痕。“睦邻”?那些在冷口、喜峰口血洒长城的将士,他们的血,就白流了吗?一股混杂着屈辱和愤怒的热流冲上他的头顶。)
“第二条:严禁传播、张贴、散发任何带有‘抗日’、‘反日’色彩之标语、传单、出版物!现有的一律清除!片纸不留!”
“第三条:严禁举行任何可能‘刺激友邦’、引发误会之集会、演讲等群体活动!”
“第四条:全体学生之要务在于专心学业,莫谈国事,莫问外务!违令者,一经查实,立即开除学籍,绝不姑息!”
死寂。
绝对的死寂。
连窗外的蝉鸣似乎都被这冰冷的命令冻住了。
教室里只剩下压抑的、粗重的呼吸声。
学生们面面相觑,震惊、不解、屈辱、愤怒……种种情绪在无声的目光中激烈碰撞、燃烧,却都被那“开除学籍”的最终警告死死地压在喉咙里。
林怀安感到耳中嗡嗡作响,血液奔流的声音清晰可闻。
“睦邻”这两个字,像烧红的烙铁,狠狠地烫在他的心尖上,带来一阵尖锐的灼痛。
孙主任放下公文,语气似乎稍缓,却更显沉重,带着一种近乎无奈的、令人作呕的“解释”:
“诸位同学,须知……此乃忍辱负重、顾全大局之必须!汝辈年少,或有不平之气,然……当此非常之时,读书方是救国正途!徒逞口舌之快,非但无益,反会为国家招致祸端!望尔……深刻领会,好自为之!”
他的目光复杂地扫过全场,在那份执行命令的坚决之下,隐约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与……或许是羞愧?
国文教师王先生一直沉默地站在教室角落的阴影里,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,紧抿的嘴唇微微颤抖,握着课本的手指因用力而指节发白。
当他的目光与林怀安短暂相遇的一刹那,林怀安清晰地看到了那镜片后面,深不见底的悲愤、无奈,还有一种近乎绝望的清醒。
这种沉默,比任何慷慨激昂的控诉都更具冲击力,更像是一种无声的判决。
接下来的历史课,李文香先生夹着讲义走进教室,步伐似乎比平时沉重。
讲到近代史部分,涉及《马关条约》台湾割让时,他习惯性地想引申当下时局,嘴唇张了张,却突然顿住,目光扫过教室门窗,变得异常谨慎,最终只是含糊地一句带过,迅速跳到了古代史。
课堂气氛凝重如铅,仿佛每个人头上都悬着一把无形的、名为“莫谈国事”的利剑,每一次呼吸都需小心翼翼。
课间休息的钟声,并未带来往日的喧闹。压抑的沉默中,王韭聪那公鸭般的嗓子故意拔高了响起,带着一种令人厌恶的、自以为是的“聪明”,对身边的赵冬青说:
“嘿!这下可清静了!早该如此!天天喊打喊杀的,有啥用?能挡得住人家的枪炮?还是孙主任明事理,咱们呐,就该老老实实读书!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033章:“睦邻”命令(第2/2页)
这话如同毒蛇的信子,精准地舔舐着每个人心中的伤口,又像一颗火星,溅入了充满屈辱瓦斯的房间。
若是半月前那个冲动易怒的“林怀安”,此刻早已血冲顶门,拍案而起,与王韭聪激烈争执甚至扭打起来。
但此刻,郝楠仁的灵魂主导着这具身体。
他紧紧攥着拳,指甲再次陷入掌心,用疼痛强迫自己冷静。
他深吸一口带着粉笔灰和汗味的沉闷空气,将涌到嘴边的斥责硬生生咽了回去,化作喉头一股腥甜的暖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