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天晚上……
李可便抱着朱镜静一起静悄悄地看鬼故事。
只是有一说一,这大部分的鬼故事都根本不恐怖!
可能是因为知道自己永远也遇不上吧,因此就会缺了一种代入感。
当然!
对于没怎么见过世面的朱镜静来说,感觉却是刚刚好。
李可自己主要是见到过太多的世面了。
以至于对很多的恐怖的东西,都提不太起兴趣。
翌日。
李可照常当值,而朝廷里,也基本没发生什么大事。
直到到了差不多中午时分,张尚贤这才从宫外过来找到了李可。
因为就张尚贤一个人有官身,可以出入皇城。
张尚贤便跟李可提了提,说那本《三国演义》的专利谈下来了。
至于接下来该怎么操作,怎样才能让天下人都清楚,以后这《三国演义》的版权由他们专利局罩着,这就得看李可的后续操作了。
而李可也是很快便想到了办法,下午,去跟姚广孝商量了一番,干脆先利用圣旨告知天下百姓,以后《三国演义》这本书,谁都不能乱印。
你想印的话,只能通过跟作者本人商量,又或者是来到专利局,专利局帮忙联系作者,等征得作者同意后,这才可以印。
至于你说怎么才能让作者同意,那很简单,谈分成。
又或者是直接一锤子买卖。
其实通常而言,古代都是直接一锤子买卖。
比如说这个湖海散人,应该就是罗贯中本人,说我的书整本卖二百两,然后书商这边就给罗贯中二百两,之后这书怎么印、印多少,那罗贯中就不管了。
反正他已经收钱了。
如果是有别的盗版书商盗版了书籍,罗贯中也没有损失。
只是这样的一锤子买卖肯定没有按卖出去的比例分成赚钱。
李可便跟姚广孝,如何对正版书籍进行防盗。
“你说……如果是印一本,我们盖一个章,才算是正版,那行不行?”
姚广孝便道:“只有这《三国演义》这一本,当然可以这么做,可如果是到了后面,有很多本呢?我们有多少人能给对方的书盖章?”
“可若是我们不弄点特殊的标记,那些书商肯定有多少印多少,根本无从统计销量。”
在古代想要弄成分成的模式,印出来多少本,就算多少本的分润,必然是很难的。
只不过这也并非意味着专利局就没用。
毕竟对于打击一些用粗糙的纸质,去印刷的一眼假的伪劣产品,只要专利局知道了,还是可以协调官府的人,去进行打击盗版的。
但似乎也仅此而已了。
商量了一下午,也没个很好的方案出来,最后……
李可干脆先把《三国演义》的版权信息,以及专利法的相关内容,都先通过中书省发布出去再说。
目前手段不够完善,日后可以慢慢去完善。
而专利意识,则必须要尽早地给大明所有百姓灌输。
又或者说……
其实他们可以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。只要谁举报盗版书籍,到时候,这盗版书商赚了多少钱,届时专利局可以分一点出来,给到这举报的大明百姓。
李可接下来也是让姚广孝继续往这个方向去想,去完善相关的制度。
至于他自己,则是通过中书省,通过朝廷,先把相关的消息都给散出去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