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今朝堂这么一变,那胡惟庸自然是很不乐意。
原本以为,只要自己找个机会,把江广洋给挤走了,那接下来朝廷将无人可用,而李参政吧,也肯定是分身乏术。
那这中书省右丞相,又或者是大胆一点,左丞相,就一定是自己的。
结果如今倒好!
汪广洋走倒是走了,却是又给他增加了三个来分他权的。
甚至就连区区一个才入朝堂两年的进士,都能上来分自己的权了。
你说这郁闷不郁闷!
关键这还没地方说理去!
“都是汪广洋这阴刻小人啊!”
这天回到家后,胡惟庸又在家里暗暗地诅咒汪广洋。
宋濂这天回家后,其实也有点惶恐不安。
你想想,高启这样的人都跑了。
那肯定是对新朝失望了,那才跑的,那为何会失望呢?
因为这陛下不好伺候呗。
当然!
本来确实应该是不太好伺候的。
可现如今………………
貌似又迎来了转机。
为何要这么说,以前陛下一旦对上那些不合他意的,动则不给好脸色,甚至更有可能演变为杀身之祸。
陛下对待臣子,不可谓不严苛。
可你再看最近呢?
即便是贪污,也不过就是去监狱里织布而已。
这不可谓不仁矣。
宋濂再想想这事一切的源头,毫无疑问,这全都归功于李可李参政。
李可李参政在他看来,怎么说呢,只感觉对方是一个很神奇的人。
如今那监狱里还能活下来的二百余,差不多三百人,可谓全都是托了李可李参政的福。
大明,似乎正在一步步地从原来的严厉残酷,不知不觉间,多了几分“仁慈宽厚”。
勉强算是吧!
其实宋濂感觉,李可的主要目的,应该还是为了赚钱。
只是恰好,在这个过程中,不知不觉间,便施行了仁政,然而君子论迹不论心,能做到这样,对如今这大明而言,也已经是非常地不错了。
同倒是没啥好说的。
E......
对他来说,就是多了一份兼职而已。
但成为类似丞相一样的存在,他这辈子还真是第一次。
吴伯宗这天回到家,心情也久久难以平静。
毕竟这往后,就是每日都是参加廷试了。
自己真的能应付得过来?
要知道,他读书、写文章确实还行,但读书,写文章跟真正处理政事,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的。
就好比你跟人家讲书中的道理,那当然是头头是道。
可一旦做起来呢?
那或许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。
此时此刻,可谓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
而此事的始作俑者李可,如今却是抱着公主,在优哉游哉地烤着炭火看雪景。
其实......感觉公主一辈子长大,好像也不是不行。
咳!这种想法会不会有点过于变态了?
很快。
大明朝堂也是实装了内阁制。
内阁的位置,还是在原来的中书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