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善殿。
这天李可跟朱元璋说了很多的话,让朱元璋一个老农民,也算是开阔了不少的视野。
Tit......
说是给予群臣更多的自由,这也不是仅凭说说,就能够做得到的。
首先,你得让群臣相信,你真的给他们自由了。
其次,朱元璋也必须收收自己的脾气。
当然,这后续的事情,就不归到李可管了。
反正,朱元璋让他去上朝,他肯定是不会去的。
这天听完了李可的话,朱元璋也不得不进行了反思。
......
从王安石这件事所悟得的道理,真的对朱元璋颇有启发。
从前即便是他,都只会针对王安石是不是奸臣,有没有让小人充斥朝堂,这样的角度去思考。
却从未想过,自己所颁布的政令,要不要谨慎些,会不会被下面的人给执行坏。
当然!
其实执行坏的情况,在他过往的日常中,也是时时出现。
R......
过往的那些事件中,没有王安石改革的这事这么明显而已。
如此到了第二天上朝之时,朱元璋也是突然让群臣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意见,比如说,总结这些年来朝廷的得失,又或者是对将来朝廷,还有什么建议。
这十分罕见,而且是以尽可能和蔼的语气说出来后,也是直接就让群臣都一脸懵逼。
散朝后,这三五成群,更是聚在一起讨论。
“陛下这是怎么了?”
“为何今日,看着似乎变得慈眉善目了?”
“我以为只有我有这种感觉,原来你也有!”
“所以说......这到底是发生了何事?”
群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全都不得其解。
不过既然朱元璋已经给了他们说话的机会了,那他们当中的一些人,肯定是要上进的。
有人便提议:“最近这些年,朝廷下南洋花费巨大,百姓也是疲于徭役,而且分封诸王到海外,对朝廷一点帮助都没有,另外,攻打爪哇国,以及攻打南,也是倾尽国力,耗资无算,臣实在是想不出来,陛下为何要舍近求
远,去经营那海外的贫瘠之地。”
若是换做平日,有人这么说,那朱元璋非得把对方给抓来,给对方打打板子。
竟然敢质疑自己的政策?
但由于这些政策其实也都是李可在主张推行的,那朱元璋也只能是派了个内侍,然后把此事告知李可,最后让李可来解释。
李可只好道:“你回去告诉陛下,要不,我写一篇文章吧,直接发表出来,谈一谈,大明为何要经营海外。”
内侍自是无不可。
李可又说等过两天才能写得出来,然后让对方过两天再来拿,内侍这才回去,把此事给报告给了朱元璋。
两天后………………
朱元璋首先拿到了李可的文章,看了看,也没什么问题了,这才允许李可对外发表。
而李可这边,也是直接便拿出一篇名为《国家人口与朝代的兴衰的研究》这样的文章。
虽说李可手头上,原本其实是没有各个朝代的人口数据的。
Fit......
这些来年,他跟朱镜静一起翻书,也曾有意识地,对各个朝代的人口数据,进行统计。
......
便画出了一个折线图。
首先,第一个很明显的结论便是,当每个朝代的人口达到顶峰的时候,接下来就是长久的乱世。
而即便接下来,朝代可能会有中兴。
但人口基本上都是朝着降低的方向去的,而且这种人口降低的趋势,根本止不住。
有的人可能就会说,因为是乱世,那当然如此,李可则是在文章中表示,那大明什么时候,人口会到达顶峰?而且当人口到了顶峰的时候,大明又会不会迎来乱世呢?
如果将来必将有一个乱世的话,那么,到了那时候,我们又该如何应对?
虽说也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很简单的内容,然而……………
这文章一出,却是让无数文人士大夫,都不禁是惊出了一身的冷汗。
所以这意思便是,李可竟然还能预测什么时候,大明会亡?
一些迂腐的士大夫,自然是不信的,甚至觉得,这文章写得是耸人听闻。
你比算命还会,还能算到大明什么时候亡不成?
而且咱大明好好的,怎么就乱世了?
怎么就快要亡了?
这陛下也不管管这李可?
不过一些善于察言观色的人,也是一下子就看出来了。
李可之所以能把这文章给发出来,肯定是经过陛下的授意,毕竟,若是没有陛下的授意的话,他敢这么发吗?
于是…………
过了两天后,便有内阁的臣子在朝堂上询问朱元璋道:“陛下,不知可否听说文安候在外面发表了一篇文章?”
朱元璋一开始还装糊涂,道:“是何文章?”
这位臣子也是道:“李可在外面发表了一篇名为《国家人口与朝代的兴衰的研究》的文章,上面似乎有预言,大明将来说不定也要亡。”
朱元璋这才道:“是朕让他写的。”
朱元璋此话一出,朝中也是议论纷纷。
朱元璋缓了好一会,这才道:“朕觉得,文安候的文章写得很有道理,这其实也符合圣人说的,盛极而衰的道理,这没什么好奇怪的,不算是什么罪过。”
朝中的大臣纷纷都傻眼了。
还能这样?
见所有人又议论纷纷,朱元璋这才又道:“朕希望能够广开言路,你们有什么想说的,也可以说,不必有什么忌讳,只要是对朝廷有好处的,朕都不会治你们的罪。”
好嘛!
群臣这才一下子听了出来。
陛下这是先让李可去触发忌讳,李可都不杀,那肯定他们也不杀。
......
一些臣子还是表示怀疑,毕竟,李可那什么身份,他们又是什么身份?
他们根本不可能像李可那样,有那样优待好吧。
而又过了没多久后,即便是正在凤阳养老的李可的老师李善长,也都知道了李可写了那样一篇文章。
李善长看后,也不禁是沉默住了。
......
这文章相当于是在暗示,在诅咒大明将来要啊,而不管大明亡不亡,有些话,你就不该说,最好是只能藏在你自己的心里。
......
便是他老师李善长都不禁是叹了一口气,“这李可的胆子也太大了,只不过......若非有陛下的撑腰,他恐怕也不敢这么写。”
“所以为何要这么写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