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5章唢呐一响,黄金万两!(第1/2页)
话音刚落,二胡的声音就渐渐传来,一股悲伤之感渐渐蔓延至整个观众席。
【有那味了……】
【开局二胡,这是要搞事情啊!】
【这感觉……是又要开大招了。】
【不对劲,再探。】
紧接着,苏闲低沉沙哑的嗓音缓缓传来:
【儿时我常常听人说~】
【裹着小脚的那个~】
【是困在深山里的阿嬷~】
【她和阿公是包办的~】
【大字也不识几个~】
【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~】
低沉沙哑的嗓音,再配合着歌词,一瞬间就抓住听众的耳朵。
一个典型的,深受封建制度残害的农村妇女形象就出现在众人视野面前。
【我奶奶也是,是说媒认识的,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。】
【裹脚,我外婆也裹脚,脚脖子鼓起一个大包还好新中国成立了,禁止裹脚。】
【我看过一个视频啊,那脚裹得足弓都坏了。】
【那个时候哪有什么婚姻自主权啊?】
后台区,傅笠静静观看着表演。
目前没有听出什么,歌曲也比较平淡。
继续看。
苏闲的歌声还在继续回荡着:
【炊烟飘过~】
【煮饭的柴火把腰压弯了~】
【压弯她不止柴火~】
【黄昏日落~】
【阿公敲着碗筷把歌唱着~】
几句歌词,阿嬷的形象丰满起来,这是一个能吃苦,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农村妇女。
【像起我奶奶了,每次我回去都给我杀鸡吃。】
【想阿嬷了,每次回家过年,只待一两天,临走的时候她悄悄塞给我两百块钱,让我不要给母亲说,她们会收走。】
【阿嬷做的腊香肠最好吃了,好久没吃过了。】
【我觉得这首歌是在歌颂阿嬷,但如何把红色联系在一起呢?】
【不道啊!再探,再看!】
不仅观众疑惑,后台区的节目组众人也疑惑。
“目前来看,这首歌的走向应该是歌颂,思念阿嬷。”马副导演沉声说道。
“不确定。”傅笠皱着眉头,“苏闲这人狡猾至极,就喜欢玩反转,继续听吧。”
苏闲的声线渐渐拔高,语速也急促起来。
【她每天掰着手指头数日子过~】
【等远方开来的车~】
【门口的板凳在那从没挪过~】
【眼神还在期盼着~】
【她生了一个又一个~】
【都被号角的呼声吹走了~】
黄昏日落,阿嬷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,看着村里的马路,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,眼神里期待着。
几句歌词,画面感立刻有了,直播间的观众瞬间感慨万分。
【小时候,总是疑惑阿嬷为什么坐在槐树下发呆,后来阿嬷去世了,我也老了,也学着阿嬷坐在槐树下。原来,她等的是自己出门在外的孩子,唉……】
【原来是这样,我还以为阿嬷在发呆呢,想阿嬷的腊香肠了,呜呜呜……】
【这号叫声,就是火车的声音吧,火车,把她的孩子都接走了,呜呜呜……】
后台区。
歌曲完全按照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,这没有让她傅笠心安,反而让她更加心慌了。
马副导演劝慰道:“傅导,你安心一点,或许真的是把他给难住了呢。”
“或许吧。”傅笠忧心忡忡。
舞台区,只见他突然放下了手里的话筒,从背后突然拿出一把唢呐,这是他提前绑在背后的。
“这是唢呐?他要干什么?”傅笠眉头紧锁,越发感觉不妙。
“唢呐?唢呐不是用于红白喜事的吗?他用个唢呐来表演?”马副导演也被苏闲的操作搞麻了。
“有用唢呐表演的吗?”梁勃一脸疑惑。
“闻所未闻!”汪龙一脸茫然。
不仅如此,观众也被苏闲整麻了。
【难道是新的表演形式?】
【又可能,牢苏就喜欢出其不意。】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55章唢呐一响,黄金万两!(第2/2页)
【哼,我看啊就是故弄玄虚,好好一个比赛弄个唢呐,你以为你在办丧事啊!】
【就是就是,自己给自己办丧吗?】
然而,他们马上就知道答案了。
只见苏闲深吸一口气,嘴唇对准唢呐,高亢嘹亮的冲锋号惊起!
一瞬间,高亢嘹亮的冲锋号从舞台宣泄而出,席卷全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