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6章师门情谊(第1/2页)
谭景荣坐在书房里的电脑前,正在审阅学生上周提交的论文。
陈老所带的这一系继承了导师对论文严格要求的传统:格式规范、用词准确、证明过程清晰无误等,这些都是基本的要求。
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能够说服审稿人的创新点。前述要求对于博士生来说做到并不算难。
但在数学创新方面,难度却与日俱增,尤其是理论数学领域。
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。
这么多年了,数学界轰动的大事就那么几件。
尤其是理论数学界。
基础智商已经非常成熟,想要创新大都是在已经有的理论跟数学技巧方面的细化。
精力投入极大,但往往收获极小。
至于那些经典数学难题,比如千禧年七大数学难题,除了庞加莱猜想,其他的依然困扰着全世界数学家。
大家都知道没有开发出更有效的数学工具,很难将这些问题继续向前推荐。
但大家依然孜孜不倦的在各大数学期刊上水着论文,这其中包含了一些数学名宿的团队。
所以看了两篇论文,谭景荣是不太满意的。但还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,自己是不是太严苛了……
只能在内心劝导自己,解决不了那些悬而未决的大问题,能开发个新的工具解决个小问题,也是对数学发展的推动嘛。
说不定自家学生某天祖坟冒烟了,论文里证明的定理,被某个大佬用到解决那些大问题上呢?
就好像当年安德鲁·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,核心工具不就来自谷山-丰猜想?
只能说导师当久了,大都是懂得如何做自我心理安慰的。总不能让自家的学生一直延毕……
就在这时,电话突然响了起来。看到来电显示小师弟三个字,谭景荣本来是不想接的。
上个月老师的葬礼上,两人才争吵过,最后不欢而散。
不过想到苏志坚的性子,不是遇到什么大问题,肯定不会主动找他。
又考虑到刚刚故去的导师面子,谭景荣犹豫了片刻,还是拿起了电话,当然语气不会太好。
“喂,哪位?”
“谭师兄,是我,小苏。”
谭景荣很意外。
他竟然从这简单一句话中听出了些谄媚的味道……
要知道他一直认为小师弟就是被老师惯坏了,都还没做出什么成绩,天天狂得不行,也不知道骄傲个什么劲儿。
所以有机会见面时,总忍不住训斥苏志坚几句,随后就成了针尖对麦芒。
这也是两人在导师葬礼上都能吵起来的原因。
谁想到从不在他面前服软的小师弟,竟然主动叫他师兄了,甚至自称小苏?
平日里可都阴阳怪气叫他大教授的……
“咳咳,苏教授,你有什么事直接说,先别套近乎。”
“师兄是这样的,我有个准学生写了一篇论文。他的数学英语不过关,所以是用中文写的。但我打算给他投SIOPT。
不过我的数学英语水平还是远远不如师兄您的,而且师门里您撰写文章的数学英语水平是最高的。
所以我在翻译之后,想麻烦您帮忙润色一二。我已经把学生的原文跟我的译文都发到您的邮箱了,您看有没有时间尽快帮着看看?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36章师门情谊(第2/2页)
难怪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