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回到傅家别墅,苏媚稍作休整,便立刻联系安媛:“可以发了。”
半小时后,苏媚的个人社交平台更新了一条长文,附带多条清晰的证据链,瞬间让沸腾的网络再次炸开锅。
长文开篇没有多余的煽情,只有冷静的陈述:“针对近期网传‘冷血弃养’‘恶意敛财’等不实言论,现将相关证据公之于众,不再回应任何无意义的揣测。”
第一条证据是近五年的慈善捐款明细截图,来自多家医院和公益组织的官方回执:“网传‘转账给父母的封口费’,实为对困难患者及家庭的定向资助。其中一笔长期转账,是为了帮助一位患重病的粉丝完成治疗,相关聊天记录与医院诊断证明附后。我从未用捐款作秀,也从未想过以此博取名声,只是想尽绵薄之力,帮那些和我曾经一样陷入困境的人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第16章人间自有温情在(第2/2页)
截图里,每一笔捐款的时间、金额、收款方都清晰可查,甚至有公益组织工作人员的佐证视频,证明苏媚多年来一直匿名资助困难家庭,从未主动公开过。
第二条证据直指“弃养父母”的谣言:“关于我的原生家庭,我本不愿过多提及,但既然被恶意炒作,便如实说明。父母在我五岁时离异,父亲因生意失败长期酗酒家暴,母亲离异后重组家庭,八年间未对我尽过任何抚养义务。我由爷爷奶奶拉扯长大,爷爷因操劳过度早逝,奶奶身体常年不佳。”
“网传‘见父母冷脸’的照片,是我回老家探望奶奶时,父母突然找上门索要巨额钱财,协商无果后发生争执时被偷拍。我并非‘冷血’,只是无法对长期缺席我人生、如今只为钱财而来的人产生所谓‘亲情’。我已尽我所能赡养奶奶,至于父母,法律规定的赡养义务我从未推脱,但超出合理范围的要求,我有权拒绝。”
声明中还附上了当年父母离异的判决书、奶奶的病历、老家村委会出具的赡养证明,以及父母索要钱财时的录音片段,录音里清晰传来两人的辱骂与不合理要求,与网传“受害者”形象截然不同。
最后,苏媚写道:“我出生于普通家庭,经历过原生家庭的伤害,也体会过孤立无援的滋味,所以更懂得珍惜眼前的生活,也更愿意帮助他人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我要忍受无端的抹黑与造谣。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对于此次恶意造谣、P图诽谤、侵犯隐私的个人及账号,我已委托律师追究其全部法律责任。”
苏媚发布的证据链虽清晰,却仍有部分网友抱着“洗白”“摆拍”的质疑,热度虽有回落,却未完全扭转所有偏见。就在这时,一条五分钟的短视频突然在网络上疯传,瞬间让舆论彻底反转,也让苏媚本人看得热泪盈眶。
视频的发布者是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孩,正是苏媚资助多年的重病粉丝。镜头里的她脸色虽仍有些苍白,却带着明亮的笑容:“大家好,我是小雅。今天鼓起勇气发这条视频,是想谢谢一位一直默默帮助我的人——直到昨天,我才知道,那个五年来一直匿名给我打治疗费、给我寄书本和鼓励卡片的‘陌生人’,就是苏媚姐姐。”
女孩举起手中泛黄的卡片,上面是苏媚娟秀的字迹:“别怕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”她哽咽着说:“我从小患血液病,家里花光了所有积蓄,是姐姐的资助让我能一直治疗,让我有机会看到今天的太阳。我一直不知道她是谁,只知道有个好心人在帮我,直到这次看到网上的谣言,我才知道是苏媚姐姐……她那么好,怎么可能是网上说的那种人?我相信姐姐的为人!”
视频里陆续出现了其他面孔:有被苏媚资助完成学业的山区孩子,他们举着奖状,用稚嫩的声音说“谢谢苏媚姐姐,我们会好好读书”;有受助的困难家庭主妇,红着眼眶讲述苏媚不仅给了生活费,还帮她找了工作,让她能养活孩子;还有医院的医护人员,佐证苏媚多年来一直定向资助重症患者,从未要求过任何回报,甚至不愿透露自己的身份。
每个人的发言都朴实无华,没有华丽的辞藻,却带着最真挚的感激。他们不知道苏媚正在经历舆论风暴,只是单纯地想为这位默默帮助过自己的人说句公道话。
视频一经发出,瞬间刷屏全网,评论区彻底沦陷:
“看哭了……匿名资助五年,不求回报,这才是真正的善良吧!”
“之前错怪苏媚了,真的很抱歉!那些造谣的人良心不会痛吗?”
“对比她的经历,她能做到这些真的太不容易了,原生家庭的伤害没有打垮她,反而让她更懂得共情别人。”
“那些说她冷血的,看看这些受助者的发言,谣言不攻自破!”
无数之前谩骂过苏媚的网友自发道歉,#向苏媚道歉#的话题迅速冲上热搜榜首,热度远超之前的负面词条。行业内的合作方纷纷官宣继续合作,甚至有新的公益项目向苏媚递来橄榄枝。
而傅家别墅里,苏媚看着视频,眼泪早已模糊了双眼。她从未想过要让这些人出来为自己发声,甚至刻意隐瞒了身份,就是怕连累他们被网络暴力攻击。可这些素未谋面或仅有一面之缘的人,却在她最难的时候,用最纯粹的感激为她正名。
傅辰轩走到她身边,轻轻递上纸巾,眼底满是心疼与骄傲。苏媚靠在他肩头,泪水无声滑落,心里却暖暖的——原来善良真的会传递,原来公道自在人心。这场持续了一周的舆论风暴,终于在最真挚的善意中,落下了圆满的帷幕。
𝐵𝙄 𝕢u 𝐵𝔸.v 𝙄 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