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笔趣ba] biquba.vip 天才一秒记住!
第71章:柴进府前遇林冲(第1/2页)
大辽的边防成了漏勺,好似那半掩门儿,想来就来,想走就走。
王禹这次便来了个白嫖,入手几万贯物资。
大宋也好不到哪里去。
或许西北还有些精锐,老种、小种相公都是能人,可这宋辽边疆,承平日久,军中都是一群吃空饷的龌龊之辈。
不是王禹小瞧了河北英雄,而是英雄得不到施展的舞台啊!
燕赵自古多感慨悲歌之士,俗重气侠。
水浒一百单八将,只一个“玉麒麟”卢俊义便能冠绝群雄。
这个时代,就是一个比烂的时代。
宋、辽、西夏、吐蕃、大理、西域,有一个算一个,都在摆烂。
不怪小小的女真人能在短短数年之间成事,一举打下了偌大的江山。
沧州港,有杜府尹的关系,献金又给足了,十四匹马包括那匹枣红良马稳稳妥妥地上了船。
又悄无声息将掠夺来的两万贯赃物运上去,伙同那些正经贸易交易来的辽国牛羊牲畜,两艘近海船只满载着货物,第一时间起航。
杜兴、阮小五、阮小七、孟康四个随船南下,王禹、武松、李忠三人则去拜见柴进柴大官人。
船只沿着海岸线航行,通过黄河进入京东西路,这是条成熟的商路,有没有王禹保驾护航,其实一个样。
真有能耐夺了这两艘船的,只有大宋的水军。
而水军早被李应喂饱了。
花开两朵,各表一枝。
王禹三人沿着官道前行,到了横海郡,面前一条平坦大路,绿柳荫中,显出那座不逊王公别院的庄园来。
只见四下一周由一条阔河环绕,两岸边都是成年人腰身粗细的垂杨大树,树荫中一遭粉墙。
转弯来到庄前,果真是个大庄院,当真是:朱甍碧瓦,掩映着九级高堂;画栋雕梁,真乃是三微精舍。
“这柴大官人,比李庄主还要富裕得多啊!”
远远打量着庄园,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武松不由感慨道。
王禹笑了起来:“这岂能比,李大哥只奋斗了一代人,这柴大官人,可是落魄了好几代,这才将不多的家产传到他的手里。就这,还是家道中落后的模样。”
“以我来看,便是东京城那些王公贵族的庄园,也不顶这座园子。不愧是前朝皇室的后裔……”
李忠三人一边感慨,一边往前走去。
柴进作为大庄园主,自然也是兼并土地的,这是汉人与生俱来的天性,但他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还是做生意。
边境贸易,是有目共睹的,那就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。
这座金山,甚至让大怂满朝文武都丢弃了羞耻之心。
“岁币”这两个字,说起来很可耻,但相比发动一场战争所耗上千万贯的军资,每年岁币几万贯对富庶的大宋而言,也就等同于毛毛雨。
而且,宋辽之间太平无事,便能进行榷场互市的贸易。
进口辽国的马匹、皮毛、老山参、牛羊等,出口茶叶、布匹、瓷器等。
大宋对辽国的贸易顺差,每年为大宋赚取的利润超乎想象。
那几万贯的岁币,在庞大的贸易顺差面前,又算不得什么?
如此,这才让朝中衮衮诸公将“羞耻”二字放在了一边。
朝堂赚了大头,落在柴进这样的边境世家门第手里的,也就是小头。
可这漏下来的一点肉,就足够柴家吃的盆满钵满。
便是李应这样喝到汤的,都能建起一座五六千人的庄子。
现在,王禹也在喝大怂、大辽的血,迅速地强壮自身。
这其实也是“岁币”带来的既得利益。
三人信步来到庄前,只见一座阔板桥上坐着四五个庄客,都在那里乘凉,并不理会来人。
李忠走南闯北,自是见多了这般的货色,上前一步抱拳道:“劳烦好汉报给大官人知道,青州有个王禹求见,这里有举荐的书信,大官人一见便知。”
书信是王伦写的,他与柴进很有些交情。
否则柴进也不会花银子助他在梁山泊落草,建立山寨。
按照王伦自己所言,柴进这一年来资助他的银子就多达五千两。
Ⓑ🅘𝚀uⒷ🅐.v🅘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