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西南的冬天,寒风像刀子一样刮过大地,天空灰蒙蒙的,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。阿丽所在的村子,被一层薄薄的雪覆盖着,远处的田野一片苍茫,只有几棵枯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。
阿丽家的小院里,几间瓦房错落有致,院子里扫得干干净净。屋檐下挂着几串玉米,在寒风中轻轻晃动。
阿丽家堂屋内,烧得正旺的煤炉散发着温暖,炉上的水壶冒着热气。大家围坐在炉子旁,阿丽的母亲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水。三爷爷笑着说道:“这岳西南的冬天,可比咱松江市冷多了!” 阿丽的父亲连忙应和:“是啊,三爷爷,快喝口热茶暖暖身子。”
一阵寒暄过后,话题渐渐转到了这次送日子的正事上。三爷爷清了清嗓子,看似随意地说道:“如今这年轻人结婚,讲究可多着呢。就说这彩礼、嫁妆和婚事费用,各地的规矩都不一样。在咱们岳西南,这些可是马虎不得。” 贾晓臻点了点头,好奇地问道:“三爷爷,您给讲讲,岳西南这边具体都有哪些讲究?”
三爷爷端起茶杯,轻轻吹了吹热气,缓缓说道:“先说这彩礼,在咱们这儿,那可是男方对女方的重视。过去啊,彩礼的形式多样,古代人用牛羊、粮食、贝壳支付,现在大多都直接给钱或者送贵重物品了。而且啊,彩礼的多少,得看双方家庭的条件和孩子的情况。” 王世坨在一旁插了话:“确实,我听说有的地方,彩礼高得吓人,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。”
阿丽的父亲皱了皱眉头,说道:“可不是嘛,现在有些风气不太好,有些女方家一味地索要高额彩礼,完全把婚姻当成了买卖。” 贾晓臻思索片刻,说道:“我在书上看到,不同社会和文化传统,彩礼和嫁妆的习俗差别很大。据默多克的抽样调查报告,有 60% 的社会传统中新郎的亲属要付彩礼,陪送嫁妆的情况相对少一些,只占抽样社会的 4%。”
三爷爷听了,赞许地点点头:“晓臻不愧是大学生,知道的就是多。在咱们岳西南,过去女方家也会陪送嫁妆,不过这‘嫁妆’的含义很窄,主要就是指女方父母陪送的家具。新中国成立前,穷苦人家陪送的嫁妆很少,也就一件新蓝布上衣和几件小头饰,只有那些财主家,才会陪送一些家具。” 阿丽的母亲回忆起往事,感慨道:“是啊,我结婚的时候,娘家就陪送了一个木箱子,那就算是嫁妆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