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语间的破局之道
莫干山的晨雾还未散尽时,陈默已经站在“山语间”民宿的露台上,指尖划过微凉的栏杆。手机屏幕上跳出的新闻标题像根细刺扎进眼里——“环球酒店集团宣布斥资五十亿布局民宿市场,首批百店计划启动”。他低头看向庭院里正在修剪花枝的老园丁,去年这个时候,他们还在为客房预订量突破八成而欢欣鼓舞。
一、寒流初至
“陈总,这是这个月的报表。”运营总监林薇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疲惫。报表上的数字像退潮后的礁石般触目惊心,入住率较旺季下滑了三十七个百分点,而同期莫干山区域的整体预订量只降了五个点。
陈默捏着报表走进茶室时,营销主管周明正在对着电脑唉声叹气。屏幕上是某连锁民宿品牌的推广页面,标准化的原木风装修配上“全国百店通用”的广告语,价格比山语间低了近三成。
“他们用酒店的管理模式做民宿,”周明敲着桌子,“中央预订系统、统一采购渠道,我们单店采购的成本根本没法比。上周有个回头客说,虽然觉得我们的院子更有味道,但对方APP上能直接预约接送机,他最终选了那边。”
窗外传来汽车引擎声,一辆印着某酒店集团标志的商务车停在对面的空地上。几个穿着西装的人举着测量仪四处张望,那是村里王木匠家的老宅子,上个月刚挂出转让告示。
陈默端起茶杯的手顿了顿,去年改造山语间时,王木匠还送来了亲手雕的木窗棂。他忽然想起考察时见过的那些民宿,丽江古城里挂着同个招牌的纳西小院,阳朔江边装修如出一辙的临江套房。
“标准化能复制成功,却复制不了灵魂。”陈默放下茶杯,茶渍在白瓷杯底晕开,像幅写意山水,“我们的根在莫干山,在这些老木头里,在王木匠的手艺里。”
二、破局之思
当晚的团队会议持续到深夜。林薇带来了更坏的消息,银行对民宿行业的贷款政策收紧,原本计划用于扩建的资金可能要泡汤。设计师小张翻着手机里的照片,那是他为新客房设计的草图,现在看来暂时用不上了。
“要不我们也降价?”周明试探着说,“先把客人拉回来再说。”
“降价就像饮鸩止渴。”陈默指着墙上的民宿照片,那是改造前的老宅院,“我们花了八个月加固地基,保留每一块老砖,光是让屋顶的青苔自然生长就等了三个雨季。这些成本,不是那些三个月就能复制一家的连锁店能比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