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湾的蔚蓝野心
凌晨四点的三亚海棠湾还浸在靛蓝色的寂静里,林深踩着露水站在刚拍下的地块上。咸腥的海风卷着椰树叶的影子掠过脚踝,远处的灯塔每隔十秒眨一次眼,将海面熨出一道银色的褶皱。他从口袋里摸出皱巴巴的规划图,借着手机电筒的光,指腹划过图纸上标注"私人泳池"的位置——三个月前在莫干山民宿的露台上,那位说"高端市场缺的不是钱,是能让人记住的细节"的投行总监的话,此刻正随着潮声漫上来。裤脚沾着的沙粒里混着细碎的贝壳,是昨晚勘测时不小心踢到的,他捏起一枚放在掌心,贝壳内侧的珍珠层映出微弱的光,像极了第一家二手车行开业时,他在展厅角落摆的那盏台灯。
一、土地上的博弈
签约室的吊扇慢悠悠转着,将空气中的栀子花香切成碎末。林深面前的红木桌上摊着两份文件:渔民合作社的土地转让协议和他连夜修改的补充条款。为首的阿公把粗陶茶碗往桌上一顿,茶沫溅在"生态保护保证金"那一行:"后生仔,我们要的不是纸上的字。"老人的孙女正蹲在门口剥芒果,橙黄的果汁顺着指缝滴在青石板上,晕开一小片甜腻的光斑。
林深俯身从公文包抽出另一叠图纸,阳光透过百叶窗在"珊瑚礁修复计划"几个字上流动。"阿公你看,这块地的防波堤会做成阶梯式,退潮时能形成天然潮间带。"他指着图纸上用红笔圈出的区域,指尖划过标注"海龟产卵区"的虚线,"还有这片红树林,我们请了中科院的专家来规划,既挡风浪,又能让小鱼小虾有个家。"墙角的老式挂钟敲了五下,阿公烟杆上的火星明灭不定,烟丝燃尽的灰烬落在"每年邀请村民参与经营培训"的条款上。最终在补充协议上按下朱红手印时,林深发现老人指缝里还沾着海泥,那是比任何印泥都郑重的印记。
奠基那天的祭品很特别:三尾刚出水的马鲛鱼,鱼鳃还在微微颤动;两束带着露水的野菠萝花,花瓣上凝着的水珠坠在青石板上,洇出星星点点的湿痕;还有阿公亲手凿的木牌,上面刻着"海若有知"。挖掘机启动时,林深特意让师傅先挖旁边的荒滩——那里埋着几艘废弃渔船的残骸,是他前晚带着手电筒在滩涂里摸索出来的。"这些木头留着有用。"他对一脸困惑的施工队长笑,海风掀起他衬衫下摆,露出腰间挂着的旧钥匙串,那是他第一家二手车行的仓库钥匙,链扣上还沾着洗不掉的机油。
开工第一周,阿公的孙子阿明就带着几个年轻人来找林深。"我们想跟着学装修。"小伙子黝黑的脸上泛着红,手里攥着磨得发亮的刨子,"阿公说,守着海也要懂新活计。"林深看着他们脚边装着海菜的竹篮,忽然在施工方案里加了条:每周三下午请木工师傅教村民做贝壳摆件。那天傍晚,夕阳把工地的脚手架染成金红色,阿明他们坐在废弃的船板上练习刨木,木屑混着海风的咸味飘向海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