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周后,郑超拖着行李箱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,恍如隔世。
记忆中的泥泞小路变成了平整的柏油路,两旁是整齐的太阳能路灯。
远处青山如黛,云雾缭绕,空气中飘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。他深吸一口气,胸腔里久违的舒畅感让他眼眶发热。
"小超!"熟悉的声音传来。郑艳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停在他面前,晒得黝黑的脸上洋溢着笑容,眼角皱纹比记忆中更深了。
"可算回来了!快上车,二哥带你去看看咱家的'山居岁月'!"
郑艳比郑超大三岁,从小就是家里的顶梁柱。三轮车在山路上颠簸,郑超看着二哥宽厚的背影,心里涌起一阵愧疚。
"到了!"二哥停在一座翻修过的老宅前。原本破旧的土房变成了白墙灰瓦的二层小楼,院子里种着花草,角落里有个小亭子,挂着"山居岁月"的木牌。
"怎么样?我自己设计的!"郑艳骄傲地说,"去年政府搞乡村旅游扶持,我贷了款,把老宅翻新了。现在有六间客房,周末基本满房。"
郑超惊讶地打量着四周。客厅改造成了接待区,墙上挂着老照片和手绘的景区地图;
厨房扩大了,飘出阵阵饭香;后院新修了观景平台,能看到远处的山间的菜花,黄油油一大片。
虽然装修简单,但处处透着用心。
"二哥,你真行啊!"郑超由衷赞叹。
二哥挠挠头,憨厚地笑了:“就是瞎折腾。现在城里人都喜欢往乡下跑,吃农家菜、住农家院。”
咱这儿有山有水,离景区又近,不搞这个可惜了。"他顿了顿,"你见多识广,帮哥看看还有什么改进的?"
接下来的几天,郑超跟着二哥熟悉民宿的运营。
早上六点起床,打扫房间、准备早餐、接待客人、采购食材...郑超像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,却总是乐呵呵的。
郑超发现,虽然二哥没读过多少书,但对人情世故有着天生的敏锐。
他能记住每位回头客的喜好,知道什么时候该给客人送上一壶自酿的米酒,什么时候该保持距离。
"做生意就是做人心,"郑超一边擦杯子一边说,"城里人来这儿图的就是个放松,你把他们当家里人,他们就把这儿当自己家。"
郑超若有所思。在公司,他习惯了用数据和KPI衡量一切,却很少思考人与人之间的联结。
他开始观察客人们的反应,发现那些被二哥亲切称为"老哥大姐"的客人,确实比普通酒店里的客人更加放松愉快。
然而,郑超也看到了问题。预订全靠电话和微信,经常出现重复或遗漏;
财务记录混乱,宣传仅限于门口的木牌和几个旅游网站上的简单信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