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深推开茶馆雕花木门时,铜铃发出清脆声响。老周坐在靠窗的八仙桌旁,面前的紫砂壶正腾起袅袅热气,另外三位股民——退休教师老李、小商贩老张和前企业中层老陈——已围坐多时。墙面斑驳的水墨山水画下,众人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疲惫与渴望,这让林深想起镜中自己反复研究K线图到凌晨的模样。
"小林,就等你了。"老周将青瓷杯推向空位,"大伙都被市场折腾怕了,你说说,这交易系统到底怎么搭?"
林深从帆布包掏出三个笔记本,最厚的那本边角已被翻得起毛。他抽出一张泛黄的A4纸,上面手绘着类似建筑图纸的框架:"建立交易系统就像建造摩天大楼,地基不稳,再华丽的设计都是空中楼阁。第一步,得先搞清楚自己的'建筑材料'和'施工条件'。"
老张凑近细看纸上的内容:"投资性格测试?这是测啥?"
"测你在市场波动中的本能反应。"林深翻开笔记本,展示自己做的测试题,"比如看到持仓股涨停,你会立刻止盈还是期待更高收益?连续三次止损后,你会暂停交易还是加倍投入?这些答案能暴露你的性格弱点。我当初就是太贪婪,总想一口吃成胖子,才在牛市末期满仓追高。"
老李推了推老花镜:"那资金量和投资周期怎么影响系统?"
"这是最关键的变量。"林深在纸上画了条波浪线,"假设你有50万资金,计划三年后买房,那就不适合做高风险的日内交易;但如果只有5万闲钱,又想快速增值,价值投资的缓慢回报可能让你失去耐心。我建议用'风险承受力公式':可承受最大损失=闲置资金×(1-年龄系数),年龄越大,系数越高。"
老陈掏出计算器开始计算,林深继续说道:"确定基本参数后,就要选择交易策略。市面上的方法看似五花八门,其实归为三类:左侧交易、右侧交易和套利交易。"他打开手机里的复盘APP,调出某只股票的历史走势,"左侧交易是预判底部提前布局,适合有深厚基本面分析能力的人;右侧交易等趋势确立后跟进,胜率更高但成本也高;套利交易则是利用市场定价偏差,对交易速度和信息敏感度要求极高。"
"听起来右侧交易最稳妥?"老张试探着问。
"没有绝对的好坏。"林深滑动屏幕展示失败案例,"去年有只热门股,我用右侧交易追进去,结果遇到主力假突破。关键要结合自己的能力圈和市场环境。比如震荡市用网格交易,牛市用趋势跟踪,熊市...空仓就是最好的策略。"
茶馆里陷入短暂沉默,只有紫砂壶的沸腾声在角落作响。林深翻开第二本笔记本,里面夹着数十张手绘的技术指标示意图:"策略确定后,要把模糊的交易逻辑转化为具体规则。就像做菜需要精确到克的配方,交易系统也要明确到每个指标的参数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