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运欢翻开本子,正好翻到英语部分,李老师用红笔在“背课文”那栏画了个小喇叭,旁边写着行小字:“建议每天跟吴文娇练十分钟口语——她的发音标准,像村里的广播喇叭一样清楚。”他的耳朵突然发烫,像被操场的正午阳光晒过一样,连带着后颈都泛起热意。
“那个……”楚运欢捏着橘子,指尖的凉意压不住脸上的热,“李老师说,让我跟你练练口语。”
吴文娇的马尾辫轻轻晃了晃,嘴角弯成个月牙:“好啊,正好我也想找人练对话。”她从书包里掏出本英语绘本,封面上画着个在田野里奔跑的女孩,“我把课文编成了小故事,比如这篇讲农民种地的,里面的‘irrigation’(灌溉),就对应咱们村的水渠。”
第一节课前的十分钟,楚运欢和吴文娇站在走廊的窗台下,对着绘本练口语。阳光透过玻璃照在书页上,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幅贴在一起的剪纸。吴文娇的声音清亮,像山涧的泉水;楚运欢的声音有点发紧,却在她的带动下慢慢放松,连带着把“environment”这个总记不住的词都念得顺溜了。
“你看,这样是不是好记多了?”吴文娇笑着指了指绘本里的插图,“就像你说的,把单词种在熟悉的土地里,才能扎根。”她突然从口袋里掏出颗薄荷糖,是楚运欢之前给她的那种,“李老师说你早上容易困,这个提提神。”
上午的数学课,楚运欢试着用李老师教的“靶向法”做解析几何题。
他在草稿纸上画了个小小的玉米地,把椭圆的中心比作田埂的交叉点,长轴短轴对应地垄的走向,居然顺顺当当解出了之前总卡壳的题目。王老师在讲台上巡视时,看见他的草稿纸,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这方法接地气,记得牢。”
午休时,楚运欢没像往常那样刷题,而是按照计划里的“午休半小时”趴在桌上闭目养神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他脸上,暖洋洋的像父亲的手掌。他想起以前总觉得午休是浪费时间,此刻却觉得脑子清明了许多,连刚才数学课没弄懂的步骤都豁然开朗。
下午的物理课,张老师讲游标卡尺读数,楚运欢突然想起李老师说的“玉米籽参照物”。他在心里把最小刻度换算成玉米粒的宽度,果然一下子就记住了读数方法。下课时,赵晓慧递来张便利贴,上面画着个游标卡尺,旁边写着“你的方法比课本上的好懂——赵晓慧记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