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老师让同学上台分析扁担受力,后排的男生画的受力图把支点标在正中间,楚运欢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。等那男生讲完,他犹豫了两秒,还是举起了手。
“老师,我觉得支点位置不对。”楚运欢走到讲台前,拿起红粉笔在图上圈了圈,“两端重物不一样时,支点要偏移,就像挑水时桶重的那头离肩膀近,这样才省力。”他在黑板上画了个歪着的扁担,一边标着重物,一边标着支点,“您看,这样两边的力臂才平衡,就像我爹挑水时总把重桶往身前挪。”
教室里静悄悄的,张老师推了推眼镜:“楚运欢同学说得对,这就是实际应用和理论模型的区别。”他让楚运欢把受力分析重新画一遍,粉笔在黑板上划过的声音格外清晰,“大家要学他这种结合生活的思路,物理不是空中楼阁。”
楚运欢回到座位时,后背已经沁出薄汗,却觉得心里透亮。
吴文娇往他桌洞里塞了张纸条,上面画着个举着奖杯的小人,旁边写着“物理小能手”。字迹被她的指尖蹭得有点模糊,却透着暖暖的笑意。
周末回家帮父亲翻地时,楚运欢特意观察了扁担的受力。
父亲挑着两筐玉米走过田埂,重的那筐果然离肩膀更近,扁担微微倾斜的角度和他在黑板上画的一模一样。“爹,您这就是应用了杠杆原理。”他扶着父亲的胳膊,“支点偏移能让两边力臂平衡。”
父亲放下扁担,用袖子擦了擦汗:“你不说我还真没注意,就觉得这么挑着轻省。”他看着楚运欢,眼里的笑意像田埂上的野花,“以前总说你读书不接地气,现在看来,你是把书读进地里了。”
返校时路过村口,张大山正蹲在小卖部的台阶上编竹筐。他看见楚运欢怀里的笔记本,篾条在指间顿了顿,嘴角撇出个冷笑:“又背着本子去装模作样?别以为考个中游就上天了,城里姑娘帮你作弊也说不定。”
楚运欢停下脚步,晨雾里凝结的水珠顺着发梢往下滴。
换作以前,他早该红了脸说不出话,可现在他只是静静地看着张大山,书包里的物理笔记本硌着后背,像块沉甸甸的石头给了他底气。“下周期末考,您等着看。”他的声音不大,却像钉进地里的桩子,稳稳当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