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废除强制婚配与道侣指派制;
二、允许弟子自主选择修行方向,不论性别、出身;
三、设立‘异议坛’,每年一次,凡门中弟子皆可上台质询掌门与长老决策。”
守门弟子欲驱赶,却被一道金光拦住。那光芒来自玉符,竟引动山中古老阵眼共鸣。刹那间,昆仑九峰齐震,藏经阁顶层自动开启,一道虚影浮现空中??正是年轻时的芙瑶,她目光温润,唇角微扬,仿佛在说:“你终于来了。”
整个修真界为之震动。紫霄宫宣布派遣观察使前往监督大会进程;雷音寺几位高僧公开表态支持改革;甚至连一向封闭的冥渊殿都有年轻执事匿名递书,呼吁废除“无情境”修行法,称“压抑情感非修心,乃是自欺”。
三个月后,第一届真正意义上的“天下归心论道会”在双星书院旧址召开。来自七十二峰、四海八荒的代表齐聚于此,不仅有各大宗门掌门,更有平民学者、女修联盟领袖、混血族群使者、甚至几位曾被视为“魔修”的异道之人。
会议持续十七日。争论激烈,几度濒临破裂。有人怒斥“此乃颠覆纲常”,也有人痛哭陈词:“我妹妹因爱上敌对门派之人被活埋,只因一句‘宗规不容’!今天,我要替她问一句??这样的道,还算什么道?”
最终,大会通过《新归心十则》,其中最震撼的一条是:
**“今后所有宗门律令,必须经过至少一次由底层弟子参与的公开辩论方可生效。任何禁止质疑的法规,本身即为非法。”**
当决议公布那一刻,双星书院的风铃无风自响,久久不息。
林昭坐在台下,默默看着这一切。身旁一个小女孩递给他一朵野花:“叔叔,这是妈妈让我送给你的,她说你是让她敢站出来说话的人。”
他接过花,眼眶发热。
散会当晚,他独自登上书院后山。月光洒落,照见那块写着“平凡之路,即是我命”的石碑。他伸手轻抚碑面,忽然发现背面竟有新刻的字迹,笔锋苍劲,似出自不同人之手:
**“你问我这条路会不会太慢?
我会说:快的东西易折,慢的才能扎根。
你看那桃树,百年才开一花,但它活得比所有闪电都久。
??长渊留”**
林昭怔立原地,抬头望向北境雪峰方向,仿佛看见那位传说中的师叔祖正坐在桃树下,饮酒读史,笑看风云。
十年之后,天下格局已然不同。
律源殿遗址改建为“思过园”,供人反省极端秩序之祸;
昔日高墙深院的宗门纷纷开放山门,设立联合学院;
《归心判例集》成为新一代修士必修课,考试内容不是背诵条文,而是模拟调解真实纠纷。
而林昭的学堂,早已扩展为“归心书院”,招收不限修为、不论身份,唯有一条门槛:
**“入学第一日,须讲述一件你曾认为‘不对’的事,并说明为什么。”**
某年春,一位盲童被母亲送来。孩子怯生生地说:“我总觉得,为什么我看不见,大家就说我不完整?我觉得我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看世界……比如我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音有多少层,能闻出药草是不是新鲜……这难道不算‘见’吗?”
全场寂静。
林昭走上前,蹲在他面前,轻声说:“你说得对。也许不是你少了什么,是我们看得太单一了。从今天起,你来教我们‘听世界’,好不好?”
孩子笑了,露出缺了一颗牙的笑容。
那天傍晚,风铃又响了。
桃花飘落,拂过玄天剑身,嗡鸣如歌。
而在宇宙尽头,北斗七星悄然排列成莲形图案,持续三日不散。古老预言再次被人提起:
**“当人心重归清明,双星自会归来。”**
可谁都知道,他们从未离开。
他们在每一次拒绝盲从的选择里,
在每一句“我觉得不对”的勇气中,
在每一个普通人坚持相信“还能更好”的清晨。
这个世界,确实是由无数微小的坚持一点一滴修出来的。
而且,
正如那株桃树年年开花所示??
只要根还在,春天就总会再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