飞机降落在京城机场。
没有鲜花,没有红毯,甚至没有媒体记者。
迎接郑昊一行的,只有几辆挂着特殊牌照的红旗轿车,以及罗副主任和李将军那两张熟悉又带着激动情绪的脸。
“好小子!干得漂亮!”
李将军一上来,就狠狠地给了郑昊一个熊抱,用力拍着他的后背,震得郑昊胸口发闷。
“这一仗,打出了我们中国人的威风!痛快!实在是痛快!”
罗副主任也是满脸笑容,握着郑昊的手,久久不愿松开。
“小郑,辛苦了。领导对你们这次的表现,非常满意。他说,你们是国家的功臣。”
郑昊看着两位老领导,心头一暖。
“领导过奖了,这都是团队的功劳,是国家给了我们底气。”
回到西郊的北斗大本营,消息早已传开。
当郑昊和几位技术专家走进招待所大院时,所有人都从实验室和办公室里涌了出来。
钱思源、陈正、林峰……近百名顶尖专家,自发地列队鼓掌。
掌声算不上多热烈,但每一声,都发自肺腑。
他们是科学家,不擅长表达感情,但这发自内心的敬佩,比任何口号都来得真切。
他们太清楚日内瓦这一仗的意义了。
那不是简单的外交胜利,那是为他们未来的埋头苦干,抢下了一块最肥沃的阵地!
没有这块阵地,他们所有的智慧和汗水,都将无处安放。
当晚,招待所食堂破天荒地加了餐,有肉有酒。
这算是一场小型的庆功宴。
气氛热烈,所有人都很兴奋,拉着回来的专家,问东问西。
郑昊也被灌了几杯酒,但他始终保持着清醒。
他看着眼前一张张激动的脸,知道这场胜利带来的高昂士气,必须立刻转化为战斗力。
宴会刚一结束,郑昊就对各个小组的负责人说道:“各位,九点钟,一号会议室开会。都准备一下。”
还在兴奋劲头上的众人,瞬间愣了一下。
这么快?
今天不是刚回来吗?
但看到郑昊那不容置疑的眼神,所有人都立刻收起了脸上的笑意,点了点头。
“是,郑总师!”
晚上九点,一号会议室,灯火通明。
墙上的“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,团结协作,勇攀高峰”十六个大字,在灯光下熠力生辉。
郑昊站在主席台前,看着台下坐得笔直的各个小组负责人,没有半句废话,直入主题。
“同志们,日内瓦的仗,我们打赢了。”
“但这只是前哨战。我们抢下了一块地,但地里是长出粮食,还是长出野草,要看我们接下来的活干得怎么样。”
他的目光扫过全场。
“从今天起,北斗工程,正式进入一期工程,也就是‘北斗一号’工程的全面攻关阶段。”
他拿起一根粉笔,在黑板上写下了“北斗一号”四个大字。
“我们的目标,是发射一颗试验卫星。一颗用来验证我们的轨道设计,验证我们的信号体制,验证我们的原子钟,验证我们所有核心技术的试验卫星。”
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,神情变得无比严肃。
真正的硬仗,要开始了。
“我给大家简单分配一下任务。”
郑昊转身,看向卫星总体组的组长老专家孙卫国。
“孙老,卫星总体组,负责拿出试验卫星的总体设计方案。包括平台选择、能源方案、热控方案和结构设计。我们没有现成的卫星平台可以用,一切都要从零开始。”
孙卫国点点头,表情凝重。
“郑总师放心,我们保证完成任务。”
郑昊的目光又转向陈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