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,那条满载而归的机械臂,缓缓地,收回到了着陆器的身体里。它将钻取的岩芯样本和表层月壤样本,小心翼翼地,放入了位于上升器顶部的,一个密封的样品罐中。
“样品封装成功!”
“总重量2035克!”
当这个数字出现在屏幕上时,指挥中心里,又是一阵低低的欢呼。
两公斤!第一次无人采样,就拿到了两公斤的样本!这已经超过了苏联当年三次无人采样任务加起来的总和!
“准备月面起飞!”郑昊的声音,将大家的注意力,重新拉了回来。
好戏,才刚刚上演。
“上升器与着陆器解锁!”
“地面所有支持系统,转由着陆器独立维持!”
屏幕上,那个一直作为基座的着陆器,它的使命,到此结束了。它将永远地,留在这片名为“广寒宫”的土地上,成为人类探索深空的第一座丰碑。
而它头顶上那个小小的,看起来有些孤单的上升器,即将开始一段,更加惊心动魄的旅程。
“月面起飞,倒计时!”
“十,九……三,二,一!”
“点火!”
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,在真空的环境中,只有一道短暂而明亮的火焰,从上升器底部喷出。
那个小小的探测器,猛地一下,从着陆器的头顶,蹿了出去,像一颗出膛的炮弹,义无反顾地,冲向了漆黑的,布满星辰的太空。
“上升器姿态稳定!”
“正在进入预定环月轨道!”
地面控制中心里,所有人的心,都提到了嗓子眼。
月面起飞,最大的难点,就是如何精确地入轨。因为月球没有大气,无法进行气动修正。起飞时的任何一点微小的偏差,都会被无限放大,导致它最终无法抵达和轨道服务舱会合的那个约会点。
“这简直就是在三十八万公里外,把一根线,穿进一个针眼里啊。”王庚祥紧张得手心都在冒汗。
“放心。”郑昊的表情,依旧平静,“我们的‘针’和‘线’,都长了眼睛。”
他说的,是上升器和服务舱上,都安装了高精度的激光测距雷达和光学导航相机。它们在地面超算的支持下,可以实时地,计算出彼此的位置和速度,并且自主地,修正轨道。
几个小时后。
“报告!轨道服务舱,已捕捉到上升器信号!”
“相对距离一百公里!”
“服务舱瑶光离子推进器启动,开始接近!”
大屏幕的画面,切换成了轨道服务舱的主视角。
在遥远的,漆黑的背景中,一个微弱的光点,出现了。
随着距离的拉近,那个光点,越来越清晰。正是那个承载着珍贵月壤样本的,小小的上升器。
它就像一个迷路的孩子,在无垠的太空中,静静地,等待着家人的迎接。
而在它前方,那个体积比它大上好几倍的轨道服务舱,则像一个稳健的兄长,张开了自己的怀抱。
“相对距离十公里!”
“相对距离一公里!”
“相对距离一百米!”
“切换至末端自主控制!”
从这一刻起,地面不再进行任何干预。整个交会对接的过程,完全由两个探测器,通过相互之间的通信和计算,自主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