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淡有清淡的好,那地方热得很,省得吃多了上火。再说了,你看那边,又是辣子又是醋和果子的,肯定有酸辣的东西,有你吃的!”
这些人也是有意活络气氛,主动攀谈起来。不管这些吃食看起来是否合他们的口味,闻起来都很香,尤其是军中的吃食本来就比较粗糙,这些手艺精细的吃食对他们都很有吸引力。
夏明嫣等他们说完,才笑着跟他们解释:“刚才那位小兄弟说的是,那边的人喜食清淡的食物,不过也有酸辣的东西,还有各种的泡菜、小菜,遇上口重的也不是没的吃。”
“那边的炉子里还烤着烧鸡、烧鸭,都按照咱们北方的口味加重了佐料。这一个地方的吃食有一个地方的讲究,但是咱们都是大活人,还能没个变通的法子了?”
“你们想想,华家人的老家在中原,也是在大恒建立之后才来的北疆。这北疆的吃食不仅重油重辣,还有北疆和从祁笛来的各种香料,都下得重。你们有没有问过你们的长辈,当年他们可吃得惯?”
这个问题大家还真没有问过,在这儿的几代都是行伍之人,从来这儿那天起就经常是喝风灌雪的,吃食上有什么吃什么,想改善一下伙食,就是多吃肉,不是炖的就是烤的,使劲儿吃,别的还真没多留心过。
只有一个人说了:“我倒是听说一些,我祖父家里喜欢吃笋,可这北疆少有鲜笋,只能买到笋干,于是他就把鲜笋炖肉,变成了笋干炖肉!一开始也做得不好,后来还是摸索出来了。”
夏明嫣赞赏地点了点头:“这就对了,不管在哪儿,咱们都要保境安民,都要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。你们是征战沙场的将士,也一样是大恒的百姓。”
“民以食为天,吃饭就是咱们过日子最重要的部分,这竹笋炖肉,把鲜笋换成了笋干,一开始肯定是不习惯的。可是经过摸索,把佐料、火候都摸索到位了,一样好吃。就算跟原来不一样了,也是另一种风味啊。”
“这鲜笋炖肉和笋干炖肉现在已经不能说是谁替代谁了,这已经是两道不同的菜了,以后要是去了南疆,咱们也可以用南疆的食材做出咱们喜欢的菜。”
这“烹小鲜”上的事儿可以比喻很多东西,不仅仅是在吃食上,道理都是通的。这时候能围在这里还记得进来的,都是在华家军中有些地位的。
能立下战功还能有一定的地位,又是华家里比较近的亲族,这样的都是聪明人,都懂得如何举一反三。
于是,这些人也不拘束了,闻着饭菜的香气,问起了南疆是怎样一个地方,诸王割据之下,他们去了有没有他们落脚的地方,还有就是那边的气候、饮食会不会难以适应,再有就是生计问题了。
华家军里也不是各个都是将领或是在家业上有积累的,到了那边,一切都要从头开始。那家底薄的、从前功劳小的陡然换一个地方,只会更加艰难。
夏明嫣一一解答着这些问题,包括那些寨子里的人是如何改变的:
“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,那些寨民纵使民智未开,他们也是人,也想要过好日子。这些都需要有人引导,有人帮助他们,我们是有法子跟他们做朋友的。”
“南疆诸王的情况以后你们可以亲自问你们侯爷,当然了,他们也是人,在南疆多年也一样渴望中原和元京的繁华,这当中难道咱们就没有可以因势利导、能够有所作为的地方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