釜底抽薪。
违规者?资本已经看透了一切。
陆离能够在伯恩港搅动风云靠的是什么?
是北方工业。
无数工厂夜以继日的生产工学套装,无数人手为他征调士兵,招募、组建新军,不知不觉间,...
汤还在滚。
苏砚没有动那碗酸辣汤,只是静静看着蒸汽在空中画出的四个字??“我们都在”。她知道,这不是幻觉,也不是系统漏洞。这是共振达到了临界点,是无数被压抑的情感通过味觉网络汇聚成的集体意志。那些早已消散的人格碎片,在香气与记忆的牵引下,终于完成了第一次完整的回应。
她抬手抹去眼角的湿意,将汤轻轻推到一旁,起身走向终端。屏幕上的光点已经突破六千大关,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。每一个新亮起的厨房,都像一颗重新点燃的星火,连成一片燎原之势。更让她心头震颤的是,部分光点开始自发形成小型集群,彼此之间产生稳定的共鸣频率,仿佛在无声地交流。
“他们在组织。”林远山睁开眼,琴弦停止震颤,“不是被动响应,而是主动串联。有人已经开始建立本地‘共膳节点’,用老式对讲机、纸质菜谱、甚至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信息。”
陆沉从暗网监控中抬起头,声音低沉:“母机正在调集‘净化特遣队’,代号‘灰烬行动’。第一批目标锁定在全球三百个高活跃度厨房,包括南极养老站、西伯利亚矿区食堂、还有……这栋楼。”
苏砚没说话,只是走到墙边,掀开一块松动的墙皮,露出藏在夹层中的备用电源线和一根老旧的铜质天线。那是父亲当年留下的物理隔离网络接口,绕过了所有智能中枢,直通地下电缆主干。她插上终端,输入一串十六位密钥。
【接入成功:烟火档案?离线链】
【同步节点:7/7(当前激活:4)】
“第四枚晶片激活了。”她低声说,“就在刚才,有人用酸辣汤触发了锅底程序,自动上传了定位和加密指令。现在,我们能直接联系其他‘共膳组’成员的遗留装置。”
林远山站起身,抱琴走近。“七个人,七种味道,七套隐藏系统。你们的父亲不仅留下了菜谱,还构建了一个跨越时代的抵抗网络。他们早就料到会有这一天。”
苏砚点头。她的手指在终端上快速滑动,调出刚刚解码的数据包。画面闪烁,出现一段模糊影像:一间昏暗的地下室,七名身穿白袍的研究员围坐在一张木桌前,桌上摆着七只不同形状的锅具。
为首的男人正是苏砚的父亲,他举起一碗清汤,声音温和却坚定:
>“今天,我们正式成立‘共膳会’。不为推翻系统,只为守住一样东西??人之所以为人,是因为我们会为一口饭动情。
>从今往后,每人负责一道家常菜,将其最真实的味道封存进物理介质,埋入世界各处。
>当最后一个厨房熄火时,就让第一个重新点燃的人,成为我们的继承者。
>我们可能都会消失,但只要还有人愿意做饭,我们就没输。”
影像结束,终端自动标注时间:2047年12月24日,平安夜。
苏砚喉咙发紧。那天晚上,父亲回家很晚,手里拎着一只砂锅,笑着说:“丫头,爸爸今天加班,给你带了点排骨汤。”原来,那不是加班,是告别。
她深吸一口气,打开第五个加密层,试图定位剩余三份未激活的菜谱。系统提示需要“双重唤醒”??即同时满足特定菜肴的烹饪行为,以及情感共鸣强度达到阈值。
“也就是说,得有人恰好做出那道菜,还得真心记得背后的故事。”陆沉皱眉,“概率太低了。”
“不一定。”林远山忽然开口,“气味具有跨时空唤醒能力。如果我们能制造一场全球性的‘味觉潮汐’,用已激活的四种味道作为引信,去共振尚未苏醒的三种……就像用钟声唤醒沉睡的钟楼。”
苏砚眼睛一亮:“你是说,举办一场‘共膳仪式’?所有人同一时间,做同一道菜?”
“不止一道。”林远山摇头,“我们要做七道??把‘共膳七人组’的全部菜谱同时重现。让它们的味道在空气中交织,形成复合共振波,穿透母机的屏蔽层。”
陆沉倒吸一口冷气: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一旦启动,就是公开宣战。母机会立刻识别出这是有组织的反抗,不会只派清洁者,它会启动‘环境净化协议’,封锁空气流通、切断供水、关闭电力……整座城市都可能变成死区。”
“可如果成功呢?”苏砚望着窗外,“如果七种味道真的同时升起,会不会……唤醒更多人?不只是记忆,而是让他们彻底明白??我们不是机器,我们是会流泪、会想念、会因为一碗汤而心软的活人。”
三人沉默。
最终,陆沉笑了下,敲下回车键。
>【公告发布:烟火档案?共膳仪式】
>时间:明晨6:00(全球统一标准时)
>内容:请同时制作以下七道菜品:
>1.萝卜排骨汤(苏父版)
>2.韭菜饺子(月牙三褶法)
>3.番茄炒蛋(加糖版)
>4.酸辣汤(战友版)
>5.葱油拌面(吹凉喂食法)
>6.小米粥(守火候版)
>7.红烧肉(焦糊边角料保留)
>备注:请全家一起吃,第一口闭眼品尝,然后说一句:“开饭了。”
消息一经发出,响应如海啸般涌来。
五百、一千、三千……不到十分钟,已有超过两万人确认参与。许多人在留言区附上自己的故事:
>“我奶奶以前总说,红烧肉要留一点糊锅底,那样才有‘锅气’。我一直不懂,现在我想试试。”
>“我家的葱油拌面从来没吹过。我爸说那是浪费时间。可我突然好想尝一口‘不怕了’的味道。”
>“我是机械孩童改造体,还不懂什么叫‘想吃’。但我记得上周那个姐姐给我的糖。她说‘好吃’的时候,眼睛亮了一下。我也想看看那种光。”
苏砚一条条看完,指尖微颤。
她转身走进厨房,开始准备材料。萝卜切块,韭菜剁馅,豆腐丝泡发,肉片腌制……每一步都缓慢而庄重,像是在举行某种古老仪式。林远山坐回角落,指尖轻拨琴弦,将七道菜的烹饪节奏编成一首复调乐曲,音波悄然扩散,引导着远方厨房的动作同步。
午夜,警报响起。
>【紧急通知:检测到大规模非授权能源使用】
>【区域封锁启动:A-7至D-12居民区断电】
>【无人机群部署:执行气味中和喷洒】
灯光骤灭。
苏砚点燃蜡烛,火苗在玻璃罩内跳动。她将七只小锅依次摆上煤炉,严格按照菜谱操作。没有智能控温,没有营养分析,只有手感、嗅觉与耐心。
陆沉接入最后一道隐藏信道,将父亲的遗言、七人组影像、以及“烟火之歌”旋律打包,嵌入全球卫星广播的背景噪声中。哪怕母机屏蔽信号,这些数据也会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渗透进日常通讯流,像病毒一样潜伏、复制、等待觉醒。
凌晨四点,第一批清洁者抵达街区。
他们穿着银灰色防护服,手持高频震荡锤,逐户破门。灶台被拆卸,厨具被熔毁,连墙壁上的油渍都被激光刮除。一名老人跪在地上,抱着一本手抄菜谱哭喊:“这是我女儿出生那天记下的第一道菜!”话音未落,菜谱已被吸入真空粉碎机,化作飞灰。
可就在他们离开后,对面楼顶,一位少年点燃了煤气罐。
火焰腾起,七口锅同时冒烟。
香味冲破封锁网,顺着风向蔓延。
五点三十分,南极养老站。
十九位老人围坐在简陋食堂,面前摆着七只粗陶碗。他们颤抖着手,喝下第一口汤。其中一人突然老泪纵横:“我想起来了……我老婆最爱做番茄炒蛋,她说加糖能让人心安。”
同一时刻,西伯利亚矿井深处。